• 77

你不能不知道的真相 - 論太陽能的可行性


flycode wrote:
怪了,台灣的核電廠,不是都蓋在新北市的沿海,有蓋在台北市嗎?
你到底知不知道核一、核二、核四廠蓋在哪裡? 20公里內有什麼東東?
原來反核的人都這樣鬼扯蛋啊?

是啦!是啦!只有20km內有影響.
那現在如果有人找你去福島核電廠21km的區域,你去不去啊...???

喔!我猜你應該藝高人膽大,還是會去吧!

但就是全球每年好幾十萬到日本的旅遊商務人士膽子小就是了.

還是那句,不論核能要不要,都是可以討論的,但有人胡扯到這種地步,真令人咋舌.
不想再說 wrote:
是啦!是啦!只有20km內有影響.
那現在如果有人找你去福島核電廠21km的區域,你去不去啊...???...(恕刪)

等過半年,福島核電廠附近的的居民都搬回去了,看你會不會去日本?
但福島問題不是核電廠,而是地震/海嘯造成建物都沒了!短期內已沒什麼可以玩!

現在福島核1廠 還想增設2機組,當然,現在福島居民一定會反彈!
但也代表發生爐心熔毀的事故後,人還是可以進入福島核電廠裡!
等到輻射劑量較少時,可能又回去工作,或要其他機組運轉。

到時再看福島的勇士死了多少人,才能做"人命"的損害估算!
業代殺手,斷人財路!
flycode wrote:
現在福島核1廠 還想增設2機組,當然,現在福島居民一定會反彈!
但也代表發生爐心熔毀的事故後,人還是可以進入福島核電廠裡!
等到輻射劑量較少時,可能又回去工作,或要其他機組運轉。...(恕刪)


喜歡引用新聞,又不把新聞看完.

對了,你真的以為輻射污染對人的影響,是用"直接""死"多少人來算的???

flycode wrote:
(中央社東京3日綜合外電報導)東京電力公司於福島第1核電廠發生核子事故後,在向政府提出的電力供應計畫中,列入第1核電廠增設7號和8號機組計畫,福島縣當局獲悉後強烈反彈。
據「謮賣新聞」報導,福島第1核電廠發生核子事故,造成福島縣內土壤等檢測出高濃度放射性物質,福島縣當局反彈表示,「就縣民感受而言,無法接受(增設計畫)。」
根據日本電氣事業法,電力公司必須於年度末尾,向資源能源廳提出電力需求展望等。
報導稱,東電方面解釋說,從1995年度的供電計畫起就已列入增設7號和8號機組計畫,且「提出後打算進行修正」。

據資源能源廳透露,東電提出的供電計畫聲稱,考量到地震受害,於徹底調查後決定重新提出。

flycode wrote:
怪了,台灣的核電廠,...(恕刪)


哈, 核災的影響範圍原來只有二十公里 ?
資料這麼多難道又想要選擇性失明?

所以, 請問您又想要鬼扯什麼?
flycode wrote:
怪了,台灣的核電廠,...(恕刪)


無意要捲入,不過還是要正視聽一下。

這位flycode大大所說的核電廠20公里半徑範圍不會包括到台北市恐怕不是正確的,除非現在內湖、士林、北投都已經撥到新北市去了。不信的人請去看一下地圖,核二廠20公里半徑到底劃進哪些地方了,核一廠方圓20公里又是劃到了哪些地方。

勇敢熱情的支持核能發電沒關係,這裡不是一言堂,大家都會很願意聽聽擁核的人的說法。當然若是能秉持著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的精神,這樣也才能說服大眾與獲得眾人的認同與尊重。

某署長說,台灣人理盲又濫情。

不過看到百萬小學堂的那些小朋友們的表現,覺得台灣還是有希望的。



wcy2118 wrote:
無意要捲入,不過還是...(恕刪)


還有一點20公里這種範圍非常不負責任的講法
80公里範圍才是比較貼近事實的範圍
flycode wrote:
等過半年,福島核電廠...(恕刪)


flycode兄
您好

根據我的認知,日本電廠的輻射滲入土中的部分,不是那麼容易的讓員工回去上班,回去上班的應該是繼續清除輻射污染的勇士,而且都有強烈健康的危害問題。

災民不是半年後放心的回去居住,而是大多數人沒有選擇,沒有其他的出路,日本人是很肯為民族犧牲個人的國民特性,但是看著勇士們捨身暴露,我卻也感覺捨不得。
好比,縱使我和您不相識,如果台灣真的有核災,我也不希望flycode兄您身在勇士的行列中。

如何減少排碳和降低較危險的能源依賴,這是這篇共同的議題,我們都瞭解目前仍有立即取代的困難因素,但是求取進步和努力不放棄更是積極做法。
-HY- wrote:
如果像美國那樣還好直接承認報廢
就撤退幾十公里不能用, 反正人家地大
日本看起來也不好退, 只是台灣根本沒有地方退

的確, 台灣的核電廠一旦發生問題, 台灣的迴旋餘地真的不大; 但廢掉核電廠, 台灣的退路似乎也不大.
真是二難阿! 如您問小的要選那個, 小的也不知道; 但小的只能面對現實: 核四既然在蓋了, 就把它蓋起來吧
. 然後利用民氣, 邀集各方(中外)專家, 組成第三方團體, 好好看管這四座核電廠; 當然還要厲行節約能源
(小的對此很悲觀,容後再說), 台灣不要再蓋核能(除非科技突破)及火力電廠!
-HY- wrote:
替代能源有很多種不一定只用太陽能, 台灣也可以來個地熱
很多人講過潮汐, 水力, 一些火力, 這些都是出事情不會亡國的替代方案
又有很多人說那些很困難, 不過做事情沒有容易的, 只有想不想做的問題
多些努力保障台灣的未來, 這樣的投資很值得

能源多樣化, 立意很好!據說經濟部打算在台灣海峽風場建風力電廠, 聽說規模還不小; 這樣大規模的電廠
也還是要經過環評, 不可以在所謂乾淨能源的帽子下, 環保團體就輕輕放過. 畢竟, 台灣海峽的風也不是
白吹的, 一定有它吹的道理, 將它攔下來用, 後遺症是什麼? 小的不知道; 小的只知道, 自然為何是目前
這個樣子, 一定有它的道理!

-HY- wrote:
如之前有討論過, 節約能源本來就是趨勢, 現在的東西比起以前幾乎都相對省電省油
要無核而取得能源需求平衡需要一些時間但並不是天方夜譚
這次的事件讓我由衷希望有那麼一天

確實有些現在的東西比起以前幾乎都相對省電省油, 但人們使用電的東西及方式卻層出不窮. 以前無INTERNET
時, 誰會想到你我一天掛網好幾小時; 以前一家只有一部電話機, 現在一家四口就有四支手機; 有人一人就
有二支以上, 各有各的用途(大家曉得吧!); 變頻冰箱是省電, 但除你我掛網外, 以後冰箱也要掛網,而且
是24小時! 日後家用機器人出現, 更是耗電大宗!

美式生活人人嚮往, 所以家居生活中又流行熱能交換器, 免痔馬桶(還會噴熱水), 浴室溫燈....等, 族繁
不及備載! 何況, 地球上還有幾十億人還沒享受到美式生活, 您能告訴他們, 為了節約能源, 就過你們原有
的簡單生活吧! 可能嗎? 合乎道德嗎? 小民努力賺錢, 不就是要過好日子嗎?


總之, 為了應付人類對能源的無盡需求(或是貪婪), 就必須有穩定的,大量的, 不破壞地球平衡的能源;
小的想來想去, 似乎只有核能了,不管是核分裂或核融合! 其他似乎也只能小打小鬧, 說是人類的宿命也罷!

核能科學家加油!

老老人家 wrote:
台灣的用電量在耗電工

...

美國福特級航空母艦, 艦上人員四千多人, 服役年限五十年, 服役期間五十年內不需更換燃料棒! 核能科學家加油!

(恕刪)


今天"國家地理頻道"播出了'航空母艦雷根號勇闖險區"節目

雷根號是尼米茲級(現役美國最大航空母艦)最後一艘,擁有最先進的科技
(福特級的航母預計將於2014服役)

造價45億美金

艦上共計兩座核子反應爐,共計能量相當--發電量64MW(百萬瓦),航空母艦只要一座核能發電即可正常運作(32MW),兩座反應爐可增加彈性,該核子反應爐燃料棒約使用20年才需更換(以當前能量使用量預估)

影片中提及:兩座核子反應爐強度及設計與目前商轉的電力公司陸上型設計有相當大差異,造價也差異很大。
當然,行駛海面,冷卻系統相對容易設計,就像遊艇的引擎散熱,可直接引水散熱......


我想,核四就我所知,每個爐子都數百MW甚至近1GW,規模較航母大得多,應該是取決於商轉最大效率(利益)運作,航母的作戰的核反應器不知道用在商轉划不划算?安全係數差異也不知道有多少?

老老人家 wrote:
的確, 台灣的核電廠...(恕刪)


如果核融合能成功當然是最好
台灣如果國土夠大, 我完全能接受核電廠, 畢竟有本錢
可惜沒有

之前也說過不可能一夜之後明天就叫他們停下, 那不可能也不負責任
但是朝無核行動是正確的, 也是留下淨土給後代.

至於用電量, 最可怕的還是工廠用電, 家電那些相對下來是小巫見大巫
我們當然沒有辦法也沒有權利去控制別的國家用電多少, 不過至少要對自己負責
至於對於那些氣象的影響有沒有真的是不知道, 現在只能確定的是, 台灣沒有核災的本錢
某種程度上, 如果負責任就必須找尋其他的方案

我相信如果有心推動替代能源是絕對沒問題的, 這許多年來我們都被核能寵壞
所以大多數資源都沒有放在替代能源的實施及研發, 當然相對覺得很吃力, 因為進步的慢
反之當你有足夠的決心與資源來推動, 很多事情速度進展會是比我們想像中的快

世界上有太多相似例子在人類史上發生, 族繁不及備載
  • 7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