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ta-sati wrote:
以全球來說
居住成本跟 醫療成本 其實應該是很高的~
只是台灣習慣好日子、以為居住 跟 醫療 應該很便宜.....
在國外
房屋的維修成本其實滿高的
房屋的稅率是很高的
但台灣人卻不準任何東西漲價,那薪水要怎麼漲@@?
至於電費
先別說全球最強的綠能丹麥
我們來談談 德國好了
德國2022年要全面廢核
目前核能使用的佔比是22% 跟台灣差不多
但他們的電費已經高的嚇人
平均家庭電費是8000台幣/月
大概是台灣的10倍
也就是說 台灣一期的電費帳單 是1.6萬~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WebArticle.aspx?id=54109
攤開德國一般家庭的電費帳單,一年約要繳二千三百歐元(約合新台幣九萬六千元),
其中僅三成是電力成本,剩下七成是各種稅及附加捐,
當中以再生能源附加捐最大宗。和二○○○年推動再生能源時相比,
德國電價已漲了一倍,這些電價上漲三分之二是來自各種稅與附加捐。
二○一三年每戶要繳的再生能源附加捐漲到每度五.二八歐分(約合新台幣二.二元)
,今年預估要再漲近兩成。
廢核的代價 德國人最知道!
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後,德國加速廢核,前後關閉八家核電廠,
轉型之路走到今天,換到的卻是高污染燃煤發電量節節升高。
2013年,德國燃煤火力發電量達一千六百二十億度,創近二十年來最高水準,
因為太陽能與風力發電是「看天吃飯」,電力供應極不穩定,既然不能再擁核,
為確保電力來源,只好依靠傳統的燃煤發電,形成「再生能源多,高污染發電也多」的怪現象。
這些附加捐使德國電價在全歐洲高居第一,但德國可不是每個人都有錢,
窮人家庭因為住宅社區未更新,無法使用天然瓦斯熱水器,只能使用電熱水器。
許多窮人即使領了政府救濟金,想在零下溫度的冬夜裡開電熱水器洗個熱水澡,
這些救濟金支付的電費只夠他洗不到五分鐘。
二○一三年,德國有三十萬戶家庭因為繳不出電費而被斷電,
這種「能源貧窮」的現象在德國首善之都柏林亦非罕見。若被斷電的家庭想要復電,
還須支付一百歐元的「復電費」,《明鏡》稱「電在德國已經變成奢侈品」。
電價高漲使一般德國家庭「惜電如金」:冰箱只開幾秒就立刻關上,
髒衣服要堆好幾天才用洗衣機洗,廚房做飯時幾乎不開燈,
低收入家庭到晚上更是一片漆黑。許多德國民眾都抱怨,他們付的電價太高,工業用戶付的電價太低。
製造業想出走
南部業者沒電用,優勢不再
另一方面,企業也有苦難言,德國工業電價在二○○○年時是每度五.七九歐分,
到二○一三年已漲到十三.三四歐分。據德國工商總會調查,
四分之一的德國製造業因為電價太高而打算出走。
德國南部業者最有危機感,因為德國核電廠大部分設在南部,
二○一五年起這些核電廠就要陸續關閉,而燃煤與再生能源電廠又多在北部,
輸電網目前還在建置中,儲存電力技術也還沒開發成功。德國經濟部預估,
光要建置這些電網和開發儲存電力技術,至少又要花三千億歐元。相較鄰國波蘭等地的低電價,
「德國製造」的優勢,正因高電價而逐漸消失。
此外,在日本福島核災後,德國政府迅速關閉八座核電廠,並非因為這些核電廠出了什麼安全問題,
只因政治考量就被勒令停機,而德國政府卻未對這些核電廠進行任何補償。核電廠不甘損失,
上法院控告政府違憲,光一家電力業者E.On就向德國政府求償八十億歐元,
如果把其他業者損失計算進來,德國政府若被判敗訴,又要負擔超過一百億歐元的賠償,
這最後當然又是要用一般民眾電費裡的「附加捐」來還。
當年推動「能源轉型」時,出身綠黨的德國環境部長特里登(Jürgen Tritten)曾對民眾說,
再生能源讓一般人民多花的錢,不會高於買一球冰淇淋。
二○一三年當時的環境部長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
修正了前部長的話:德國民眾為再生能源多花的錢,「足夠把菜單上所有冰淇淋都全買下來了。」
如果還有人相信「不用付任何代價就能廢核」這種話,不妨先看看德國的例子。
1.6萬的電費帳單其實還好~ 所有物價的狂飆 才是恐怖的
商家 工廠 都是用電大戶...這些成本絕對會反映在各位身上
這時候 窮人會第一個死,接著 中產階級 會第二個死...
但林義雄先生 可能沒想到這點...左派擁護者 最保護的就是弱者
但...這次卻不是...
另外...台灣廢核後, 左岸一整排海岸線 也全是核能發電廠...韓國日本 都依然再增加核能...
-----------
我個人也不喜歡核能
我傾向台灣可以發展
@地熱發電~~ 代價昂貴~ 宜蘭清水地熱發電廠 挖到500米深....
...(恕刪)
台灣老闆很懂得成本控制,漲價所賺的錢,決對不會照顧員工,所以你的理論完敗。這裡是窮酸台灣老闆的世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