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

1000萬 如不買房 在台北市區可租多少年 ?


redamos wrote:
若是高收益債我還是投買中鋼中華電等一票,畢竟可以找低點進場,年化報酬還可能拉到5%以上
...(恕刪)


單純澄清幾個觀念,提供有興趣的人參考一下

一般債券基金包含的債券數量都高達數百檔,甚至上千檔,和雷曼這種單一公司擔保的連動債是不一樣的,不會有淨值突然歸零的情況。基金操作績效不佳,一般會有兩種下場:合併或清算,而這在股票型基金上較常見,債券基金目前沒聽過

債券基金淨值一樣會波動,依不同的種類及操作方式,波動有大有小,像前面網友提到的聯博高收益債,金融風暴時淨值從高點下跌近四成,算是波動較大的基金。不過債券有其特性,如果能持有3年以上,本金加上配息,應該沒有賠錢的 (小弟指一般情況,也許有些很冷門的小基金是有賠錢的)

同樣在金融風暴前去買中鋼的股票跟聯博的債券基金,大家一起經歷一次金融風暴,結果如何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看看

買債券和買股票一樣可以找低點進場,以聯博的高收益債來說,如果在低點進場,年化收益可以達10%以上,而且一年後本金的漲幅達30%以上

股票和債券的差異,不在於買在低點時,買在低點時,股票可能還好一點。但若是都在買在高點時,債券撐個三年,至少可以損益兩平,股票的話就難說的很了。問題是,誰知道現在是高點還是低點?

最後提一下,小弟不認為債或股有熟優熟劣的問題,只有適不適合自己的問題,像小弟以前也常買台股,可能是無緣吧,現在都不碰股票了。而且,台股成交量愈來愈低,1000億以上已經算是大量,之前聽到有銀行的證券戶,將資金轉去買了一億五千多萬的債券基金,背後代表的意義值得深思

最後的最後,還是要說,任何投資都有賺有賠,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表現,有興趣的還是要自己多做功課,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













juser98 wrote:
一輩子有幾個三十年?
三十年不買房存不到800萬? 那我們算400萬就好,這樣可以嗎?
換算下來相當每年多13萬可以出國旅遊
三十年後我有一堆值得回味的回憶外加400萬預備金,放中鋼領股息都好


你呢?
只要買了房就算豐盛人生?
犧牲三十年的生活品質換來一間破屋,然後安慰自己不虛此生??




為什麼買1000萬的房等於一定要過苦行憎的生活呢?你要犧牲三十年的生活品質去買房只代表你不自量力,沒那麼大的頭,硬要戴那麼大的帽!為甚麼一定要不是1就是0那麼極端?

我買了房子還是可以一年出國一次,繼續用3C手機,紀念日或者心情不好時可以吃一頓好的滿足自己,最重要還有錢存下來應急或做投資,只是家裡沒有了只穿一、二次就放一邊的高檔衣服,沒有了買了不捨得用,拿出去又覺得重的的GUXXI包包,3C產品不會出新型號就想買,因為買了房子,幫我老公下定決心戒掉不必要的浪費,不是很好嗎?

1000萬買一間房的不是笨,是你今天一家只賺個3~5萬/月,就因為別人講兩句跑去買個1000萬的房子,然後不得以過苦日子的這種才是笨。同理而言,如果你今天只賺1萬就硬著頭皮買300萬的房子,300萬的房子貴嗎?不貴!你笨嗎?笨!

為甚麼買房又叫"投資房地產"?因為近50年的歷史告訴我們,房子可以升值,需要偶有起跌,但長線來說最少可以與通脹持平。是投資就一定會有風險,政府政策都會變,誰敢保證中鋼每年都有派息?然後你以為都不投資,所有錢都放定存就安全了嗎?大家心知肚明,那400萬預準金30年後可能只夠買一張歐洲來回機票了!

最後,我不是鼓吹大家買房,而是不想大家因為一些不切實際的邏輯完全否定買房這一個"投資"方向。投資是行有餘力,先餵飽自己及家人,為未來做打算的辦法,投資最忌單一方向,也最忌把身家性命都壓上去,更不要亂聽完沒過腦子就做,三思三思!

嘉露蓮 wrote:
為什麼買1000萬的...(恕刪)


台灣過去房地產投資環境不錯
稅制合理
出生率持續增加
人均所得不斷提高
社會氣氛穩定
是個可以 長遠投資,穩定獲利 的方向

但這幾年
實質所得 不斷下探
社會高度對立,仇視房產投資客
少子化
台灣經濟不振
...

這幾年的現象是過去沒有過的

房地產
光從過去溫和上漲的情況
是 "絕對" 不能等同於未來
也就是說 未來的房地產 可能不能沿襲過去 溫和上漲的趨勢

但目前 建商壓力還很大 (空置土地及空屋 過多)
所以還是會持續操作價格賣屋
究竟 買房跟買股一樣
永遠有人追高,沒人願意殺低
所以
就算成交量=0
建商還是會持續把價錢開高

開價要低
除非
建商房子賣完了
或是
建商撐不下去了...

嘉露蓮 wrote:
為什麼買1000萬的房等於一定要過苦行憎的生活呢?你要犧牲三十年的生活品質去買房只代表你不自量力,沒那麼大的頭,硬要戴那麼大的帽!為甚麼一定要不是1就是0那麼極端?

我買了房子還是可以一年出國一次,繼續用3C手機,紀念日或者心情不好時可以吃一頓好的滿足自己,最重要還有錢存下來應急或做投資,只是家裡沒有了只穿一、二次就放一邊的高檔衣服,沒有了買了不捨得用,拿出去又覺得重的的GUXXI包包,3C產品不會出新型號就想買,因為買了房子,幫我老公下定決心戒掉不必要的浪費,不是很好嗎?

1000萬買一間房的不是笨,是你今天一家只賺個3~5萬/月,就因為別人講兩句跑去買個1000萬的房子,然後不得以過苦日子的這種才是笨。同理而言,如果你今天只賺1萬就硬著頭皮買300萬的房子,300萬的房子貴嗎?不貴!你笨嗎?笨!

為甚麼買房又叫"投資房地產"?因為近50年的歷史告訴我們,房子可以升值,需要偶有起跌,但長線來說最少可以與通脹持平。是投資就一定會有風險,政府政策都會變,誰敢保證中鋼每年都有派息?然後你以為都不投資,所有錢都放定存就安全了嗎?大家心知肚明,那400萬預準金30年後可能只夠買一張歐洲來回機票了!

最後,我不是鼓吹大家買房,而是不想大家因為一些不切實際的邏輯完全否定買房這一個"投資"方向。投資是行有餘力,先餵飽自己及家人,為未來做打算的辦法,投資最忌單一方向,也最忌把身家性命都壓上去,更不要亂聽完沒過腦子就做,三思三思!...(恕刪)


現在都在玩槓桿比大的...

唯一跟權證的差別是 至少不會領龜苓膏...

連那些工銀都想併購商銀的理由是

因為1元只能做5元生意(工銀)

但是商銀可以1元做12元生意

這樣的言論都出來了 也代表說 大家目前都還是很樂觀地投入其中

我應該告他嗎 wrote:
現在都在玩槓桿比大的...(恕刪)


唉~這要亂搞
把台灣都搞爛了
殺雞取卵
台灣的未來
在哪?
"1000萬如不買房,在台北市區可租多少年?"
先買間房子之後~再來討論這個問題吧~

誰知道明年會不會突然來個1000萬只能買顆滷蛋~
總統不是有說過世事難料嗎~(抱歉離題了~)
想辦法賺錢(要投資什麼都好~不要搞到賠大錢~)
先買間房子(不用在台北也行~自己要放低標準~)
至少在1000萬只能買個滷蛋的時候~你還有個免費的房子可住~
嘉露蓮 wrote:
1000萬買一間房的不是笨,是你今天一家只賺個3~5萬/月,就因為別人講兩句跑去買個1000萬的房子,然後不得以過苦日子的這種才是笨。...(恕刪)


我非常贊同你說的這段話
如果月收只有五萬,應該連基本生存都會有問題
要不要買房其實是人生的機會成本取捨
你選擇「有錢沒房」還是「有房沒錢」的生活呢?
通常買房者會以強迫存錢來激勵自己,
而租屋者則不想背負龐大貸款成為房奴,寧願讓生活好過一點

租房在於不確定是否有一處房屋願意租給你10年甚至20年
常要面臨的是如何找好屋的問題?但是好房東就跟好房子一樣,是可遇而不可求
若遇到不良房東,房子的各種狀況還是得靠自己去處理

當然有資金在手上,你隨時可以等待合理的價位到來
買你喜歡的房子,而不是勉強為買房而買房

想知道更多完整內容可以參考這篇
->買房與租房哪個比較划算?付5年房貸vs.5年房租立即算給你看

建議大家在考慮該買房或者租房時,
多方衡量自己的需求與個人家庭、工作狀況、市場環境
在房市看壞時,若有買房需求,可以選擇先租房後買房,
買房時也不要認為一定會漲價賺錢,也不要只看買房、房貸沉重的一面,
如果是屬於因工作所需而經常搬家的人,或許能夠租房會比較適合你
但如果是追尋安定,想要強迫自己儲蓄的人,或許買房子、付房貸的方案更適合你


每一個決定都是影響未來的關鍵,端看您想要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taiwan2008 wrote:
1000萬 如不不買房
在台北市區可租多少年 ?

等有1000萬時再來煩惱這問題吧

話說樓上把這篇古文挖出來幹嘛?
  • 3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