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

實坪制現出高房價地獄真相

lilitean wrote:
其實我不是太在意到底是什麼名稱,不管是實坪制或是您說的廣告實坪標價,民眾根本就不在意公設的"面積"有多大,


呵 ! 呵 ! 了解您的感受或在意 (care) 的事 ,但也只能這樣。這種感受多年前初次買房就感受過了。

但是感受是感受,只是起因,找解方是完全另一種考量了,您 care 或不 care 的事,找解方做事的人可得都要傷透腦筋,不能憑感覺或牢騷做事。就像製藥公司的原則,"先講究不傷身,再講究療效"。

提的方法都要通盤考量,會不會牴觸現行法令 ? 會不會干擾自由市場機制 ? 會不會影響環境生態 ? 會不會讓其他不相干的人有何損失 ? 會不會...等 ?

如有會什麼的話還要另外怎麼配套 ? 會不會搞了半天,就 "大砲打小鳥" ? 沒療效還傷身。

就公設比過高,如果我告訴你,很簡單啊,自都市計畫法中,把建蔽率,容積率限制拿掉,之後新建案公設比會立刻降到你超有感覺,你信不信 ? 你會滿意嗎 ? 這也是解方之一啊,也不是沒人提過,為啥不行 ? 但這已是題外話了,要討論到這議題,會吵不完,我沒興趣。

就本樓開樓,徐部長與高委員的對話,你應該要感受到,徐部長或許意思是:
1. 此案非同小可,我們有進行,但要搞很多年,到時已不是我當內政部長了。
2. 此案非同小可,我辦不了,您另請高明吧。

所以我才覺得張教授提的 "分離計價制" 有道理,是一個副作用低,可執行性高,兼顧各方需求,又有好的效果的方法。
omniyeh wrote:
所以我才覺得張教授提的 "分離計價制" 有道理,是一個副作用低,可執行性高,兼顧各方需求,又有好的效果的方法。

車位、公設、室內空間,這三者之中,目前可以把車位另外拉出來計價,不管是 100 萬、150 萬、或是 200 萬,是因為車位這個部分相對單純,有就可以停車,沒有就不能停車,另外計價,可以很簡單就做到,現在民眾也習慣會把車位另外算錢,問題不大。

像您或張教授提出的公設分離計價,各項公設部分都要拉出來另外計價,就很不單純了,也不好做,重點是民眾也無法選擇不買公設 (跟車位不同),那你把公設拉出來分離計價就一點意義都沒有,"公設 + 室內空間"的總價就是那樣,分離計價就是多此一舉。又因為室內空間大小遠重要於公設面積的大小,房屋坪數或單坪均價當然是用"室內空間"的面積來連結,才最合情合理 (跟其他無俚頭的算法比起來),不是說公設"面積"不算錢,而是說公設只是用來輔助提升房屋價值的其中一個因素,其他因素還包含房屋地點、新舊、有無電梯、機能等等,硬是把公設的面積拿去做一些運算/運用,或分一些價格給公設,意義在哪裡?

難道你希望分離計價之後,
民眾開始說:哇,這個房屋價錢 好便宜,可是公設好貴,我要買。
民眾開始說:哇,這個房屋價錢 好貴,可是公設好便宜,我還是不要買好了。
民眾開始說:哇,這個房屋價錢 好像還算合理,可是公設好貴,我要想想看。
...
以上這些不是更複雜化民眾買房看房的過程嗎?
lilitean wrote:
像您或張教授提出的公設分離計價,各項公設部分都要拉出來另外計價,就很不單純了,也不好做,重點是民眾也無法選擇不買公設 (跟車位不同),那你把公設拉出來分離計價就一點意義都沒有,"公設 + 室內空間"的總價就是那樣,分離計價就是多此一舉。.........
以上這些不是更複雜化民眾買房看房的過程嗎?


前面也解釋很多了,不管你喜不喜歡,說一堆感覺,沒什麼用。所提的方法就不能是 "不准 show 那些資訊","侵害企業經營自主訂價"。那是違法與違反自由市場機制的

很抱歉,從工業界類比於 BOM 表(物料清單) 的觀點來看,就應該是這麼列算,就應該這麼 "不單純"。我買房已那麼多年,就是想知道那些細節。隱藏這些,怕人看,才是有問題。

張教授提的方法,既無違反或牴觸現有法令規章,又不違反自由市場機制,又符合民主自由國家資訊開放,民眾知的權力原則。您怎能說不好做呢。你滿篇講的怨念,想要的資訊擷取,在我們資訊從業人員看,不過就幾行資料庫 SQL 電腦指令罷了,好做的很,有資料好辦事。 但技術上好做不是重點,重點是,不得違法。

細節公布的愈多,網路自會有高人在,會在其中挑出有問題之處。不用每個人看的懂。

都什麼時代了,網路,大數據,區塊鏈,AI 都普及了。處裡大量數據一點都不是問題,細節放在網路大家看,就是集眾人的智慧找問題。年輕人要跟的上時代了,不然提早被淘汰。

(我都覺得,所有房地產交易資訊可以運用區塊鏈了技術了,不過那離題太遠了)

你不想看全部盡可挑你想要的看,沒人攔著你。資訊社會只要有數據,每個人愛怎麼取用,愛怎麼解釋是每個人的自由。資訊只怕少,不怕多。資料都上雲端,你想看什麼,有什麼,不過就是一組程式,資訊系學生的作業而已。

請不要糾結沒你要看的,其實就已經有你要看的了。

若還要糾結,只能請你支持 "實坪登記制",對此在下沒其他意見。
lilitean wrote:
其實我不是太在意到底(恕刪)


公設比就是為了要以虛坪形式做銷售而搞出來的名詞

今天若不以虛坪方式做銷售 根本無需本末倒置來努力降低公設比

若媒體或廣告,實價網等能揭露此建案每坪50萬 總價1500萬 室內實坪就是30坪

公設比50%又如何?誰還在乎公設也30坪?

實坪算單價方式的改革就是傷到既得利益者 才會引起反彈 謾罵

司馬昭之心
dallasoriginal wrote:
公設比就是為了要以虛坪形式做銷售而搞出來的名詞

今天若不以虛坪方式做銷售 根本無需本末倒置來努力降低公設比

若媒體或廣告,實價網等能揭露此建案每坪50萬 總價1500萬 室內實坪就是30坪

公設比50%又如何?誰還在乎公設也30坪?

實坪算單價方式的改革就是傷到既得利益者 才會引起反彈 謾罵

司馬昭之心


廣告實坪制是假貨,你棒棒糖買回來了嗎 ?
omniyeh wrote:
廣告實坪制是假貨,你(恕刪)


你吵著要糖應該自己買阿 你媽沒教你嗎?
dallasoriginal wrote:
你吵著要糖應該自己買阿 你媽沒教你嗎?


有啊 ! 媽媽教的不丟臉,有人要到外面給人家教還教不會,真丟臉。

廣告實坪制,騙人的玩意。
dallasoriginal wrote:
實價網等能揭露此建案每坪50萬 總價1500萬 室內實坪就是30坪

公設比50%又如何?誰還在乎公設也30坪?


A.每坪50萬總價1500萬,室內30坪
B.每坪60萬總價1800萬,室內30坪
C.每坪55萬總價1650萬,室內30坪

從此買房不用管公設,不需要去接待中心,恭喜直接購入A案!

讚啦!不用買棒棒糖,叔叔送你!
下面15支小手,別搶,一手一支!

194319431943 wrote:
實坪制不是用來打房,...(恕刪)


怎麼不去抗議機票?

航空公司裡愛用這個假價錢當「廣告」

舉例:台北--東京 1000、1999、3000元起....等

結果點進去
1. 稅金都還沒算進去
2. 單程非來回

還不是要「浪費」人時間去那邊點到最後才知道多少錢。

視為一種廣告?

明明就可以寫好一個公版飛機座位圖(很像演唱為幾萬人那個座位圖)
每一區座位多少錢,會很難嗎?不會啊

後面的浮動價錢只要後台改一改又就好了。

浪費大家時間幹嘛
不用吵了~

這棟樓的樓主都在房地產版帳號自殺了...

已經放棄買房了:)))
選擇是一種價值,它賦予我們控制自己生活方向的權力。
  • 3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