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

房市震撼 內政部擬【公設不計入坪數】


ivanos wrote:
打得好響,信義或永慶的網站上10年內的台北大樓查一下就一堆了
原本想說這年代應該不會有人連網路都不會用所以就算了 沒想到

那你查來看看阿 我只看到有人一直在光說不練
有幾兩重一目瞭然

天龍國難民 wrote:
路見不平可以啊 言之有物就行啦 我舉的例不正常 那我等你的例子
你有辦法舉個沒有甚麼娛樂公設 但是公設比很低的正常案子嗎?
你舉不出來憑甚麼路見不平?

還有 大中庭不算在公設比 小型游泳池, 噴水中庭, 如果不再室內也不算公設比
你真的懂公設比嗎? 我這樣回你算不算打妳臉 我不是有意的

1. 就是因為現在建商可以在公設上賺錢,當然就幾乎沒有建商推出低公設比的建案
你的邏輯真的很有問題

2. 不好意思,游泳池是室內的,中庭如果不算就算了,其他還是有一堆娛樂公共設施
還是只有32%,你的臉還是腫的

goodpig wrote:
1. 就是因為現在建商可以在公設上賺錢,當然就幾乎沒有建商推出低公設比的建案
你的邏輯真的很有問題

這個討論串裡 這樣論點很多
你的論點就是公設不低是建商要爽賺 我的論點是法規規定低不下去
誰的邏輯有問題還不知道呢

goodpig wrote:
2. 不好意思,游泳池是室內的,中庭如果不算就算了,其他還是有一堆娛樂公共設施
還是只有32%,你的臉還是腫的

你爽就好 我等你的例子

我給你個方向 去調社區建築圖 算算娛樂公設面積 扣掉
剩下的就是民生必需/公安所需的公設面積 你看看能有多低?
娛樂公設在幾百戶分一分 就個5~10%就很多了 你就會發現有個低都低不下的地板
在大陸(小地方的我不知道,我說的是大城市), 每個建案都有公設, 每棟樓都有規定的日照權, 而且依規定的比例要有多少的綠地, 但這些都是建商的事, 你買的單位是實坪的, 買的是你牆開始的平方公尺, 那些公設的設備設施造景, 在你牆外的一切, 都是建商為了吸引買氣所做的努力, 這一切很理所當然, 為何在台灣就變的如此的怪異? 是消費者的問題, 還是政府的問題, 還是官商鈎結的問題?
素還真真真 wrote:
而公設雖然不計容積,但還是要建造費用,所以可以考慮研擬為1/3或1/4的價格算,如此會更合理。...(恕刪)


以建造成本來說,公設未必比室內主建物的成本來得低

室內主建物交屋時,除了衛浴、廚房成本高一點
其他客廳、房間也就是四面牆粉刷粉刷、有些連天花板都沒封頂,地板用個石英磚
就交給購屋者
有些豪宅,還更陽春許多,連地磚都沒有
裝潢都得購屋者自己來

公設的部分,機電設備成本就高多了,大廳也得裝潢得美輪美奐才有賣點
以建造費用來算,只要室內的1/3或1/4價格,不大可能。

素還真真真 wrote:
當原本被混在一起的東西被拆開計算後,政府也應該重新檢討課稅,公設部分應該給予低稅或免稅...(恕刪)


這點也是我前面問過
(樓蓋太快,好像看到有人回答)

如果未來公設不登記
舊有住宅的公設是否應該可以註銷或免稅?

30%左右的房屋稅,能省則省啊!

歡迎光臨我的網站  行動最愛網 http://i-favorites.net
天龍國難民 wrote:
這個討論串裡 這樣論點很多
你的論點就是公設不低是建商要爽賺 我的論點是法規規定低不下去
誰的邏輯有問題還不知道呢
我給你個方向 去調社區建築圖 算算娛樂公設面積 扣掉
剩下的就是民生必需/公安所需的公設面積 你看看能有多低?
娛樂公設在幾百戶分一分 就個5~10%就很多了 你就會發現有個低都低不下的地板

我才要給你個方向,不如你調個圖,跟大家說明一個正常戶數的社區

法規規定的設施公設比可以高達30%

趕快拿出來,不然你的臉一直都是腫的都消不下去

我們看了也是有點不忍心,令人鼻酸
殺破狼~丹 wrote:
以建造成本來說,公設未必比室內主建物的成本來得低

室內主建物交屋時,除了衛浴、廚房成本高一點
其他客廳、房間也就是四面牆粉刷粉刷、有些連天花板都沒封頂,地板用個石英磚
就交給購屋者
有些豪宅,還更陽春許多,連地磚都沒有
裝潢都得購屋者自己來

公設的部分,機電設備成本就高多了,大廳也得裝潢得美輪美奐才有賣點
以建造費用來算,只要室內的1/3或1/4價格,不大可能。

你可能忽略了一些問題!只要室內坪的1/3或1/4絕對合理不會錯,但這是要看地段的房價!

室內面積是有計容積的,而有計容積的來源依據,是以土地面積換算而來,所以成本一定比較高。

公設不計容積的部分,用一般營造單價來看,SC或SRC的的造價一般也多在20萬以內,看總樓高。

我這只是大略的估算而已,也是有依據來源可參考,誤差並不會太多。

台北市都更工程造價 ← 裡面有工程造價,蓋房子的工料錢大概就如此,貴是貴在土地有計容積部分。

我會如此劃分2種價格理由就是,有計容積是有牽涉到土地成本,而不計容積的公設只有工料錢。

免計容積項目 ← 包刮的公設有很多,只是以往都是草繩+螃蟹一起秤著賣,灌水灌很大啦!





mobile3803 wrote:
內政部地政司長王靚琇說,這是1、2年前曾討論的方向,但現在沒有這樣的規劃

房市不震了~~~大笑...(恕刪)


未必

去年年中放出雨遮不登記的風向,建商跳出來反對,內政部也是立即出面否認
可是過了幾個月,去年底就直接宣布:2018年起,雨遮不得登記

不要小看現在這個自稱最會溝通的政府
什麼溝通都沒有,只放個風向,就直接蠻幹的魄力


歡迎光臨我的網站  行動最愛網 http://i-favorites.net
地下室挖幾層層,車道面積也會影響公設比
沒錯,當初開放股市漲跌幅10%時
金管會也是回應沒有規劃,二個月後就公告實行

殺破狼~丹 wrote:



未必

去年年...(恕刪)


  • 3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