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高雄捷運對高雄人來說,真的重要嗎?


dongsoon wrote:
照這種說法........(恕刪)

台商在大陸設工廠的~~好像都有繳稅吧~~
另外通常都是另外開一家公司登記~~
馬賽克 wrote:
台商在大陸設工廠的~~好像都有繳稅吧~~


有繳...
而當他們的高官要搶你的工廠時,
你就會突然多出一堆啥麼名目的稅沒繳。

"假設台商到大陸直接投資設立分公司,且未享受大陸租稅優惠,大陸分公司獲利一百萬元,在大陸繳納三十三萬元稅款;這筆獲利分配到台灣公司,須適用台灣的規定依25%稅率繳營所稅,必須繳納二十五萬元稅款,但因大陸已繳了三十三萬元,按照稅法規定最多只能扣抵在台灣應納的稅款即二十五萬元,也就是說,在台灣不必再繳稅款"
"再以台商到大陸投資是採間接投資設立子公司,且未在大陸享受租稅優惠,這時候稅負就會升高為49.75%。
算法為,大陸公司獲利一百萬元,在當地繳納33%所得稅三十三萬元,這筆稅款不能拿到台灣扣抵,剩下六十七萬元,台商從大陸匯出這筆股利到境外,若有在大陸繳稅,可以在台扣抵,但大陸對此六十七萬元股利的扣繳稅率為零,所以不必在大陸繳稅,同樣在台灣也無可扣抵款項;而這六十七萬元在台灣當須繳25%營所稅即一六.七五萬元稅款,整個流程算下來,全部稅負是大陸的三十三萬元,加上台灣的一六.七五萬元,共四九.七五萬元,全部的稅負就高達49.75%"
來源:
http://www.cnfi.org.tw/cnfi/ssnb/150-423-24.htm

cckm wrote:
小南門線是原有軌道,...(恕刪)


小南門線是松山線的一部分
等松山線完成了(應該快好了~~)
以後就是從新店到松山車站了
所以小南門站只是先蓋好
並非沒用~~

近來出差去高雄搭捷運
乘客有越來越多趨勢
可見運量的確有成長
只是要時間去培養搭乘習慣
等到有天高捷恢復掛6列車輛(現在只有3列)
運量應該就不錯了
只是不知道能撐這麼久嗎?

twoolin wrote:
如果不是 197X ...(恕刪)


正解! 這讓我想到桃園都市發展, 道路規劃是屈就私有農地所以多是彎曲狹窄的二線道, 等到有人口需求時, 交通市容慘不忍睹 !
回歸正題, 要轉型成國際格局的都市不僅要有故事, 有河流, 有創新, 地鐵捷運也是必然趨勢, 若要等到有需求才作, 往往要經費沒有, 捷運沒來房價已漲翻天了!

johnny8123 wrote:
我看是你爆走了吧邏輯...(恕刪)



看來大哥您真的是不瞭解目前只掛三節車箱的用意,目的是配合台鐵地下化工程,所以R11高雄車站只是臨時車站只能停靠三節車箱,而其餘的不管是地下站、高架平面站都是可以停靠6節車箱,都會區人口越趨密集是趨勢平面道路不敷使用是趨勢,否則台鐵為何地下化,這一點我倒是覺得高雄捷運有遠見,若干年後等台中捷運發覺路網勢必往地下移時,花的錢才是多,才是浪費!高雄卻已然做好準備老神在在。

abcpanadol wrote:
錯了! 長程, 捷運...(恕刪)



大哥!橋頭搭到鳳山要紅線轉橘線,橋頭到美麗島不需經過鳳山站

不說橋頭了,拿最新的南岡山站來說搭到最南的小港站也不過45〜48分鐘!

如果由岡山搭到美麗島大概30分鐘,您騎機車可能還要猛催油門,闖幾個紅燈才能追上喔,飆仔不算!

要多少使用比例才算依存度高呢?
台北市民國100年台北市公共運輸工具使用率37.7%
以台北市目前捷運與公車這麼綿密又常塞車下雨 還是有相當多人不使用
更何況其他縣市 沒有如此便捷的公共運輸

Allen.To wrote:
看來大哥您真的是不瞭解目前只掛三節車箱的用意,目的是配合台鐵地下化工程,所以R11高雄車站只是臨時車站只能停靠三節車箱,而其餘的不管是地下站、高架平面站都是可以停靠6節車箱,都會區人口越趨密集是趨勢平面道路不敷使用是趨勢,否則台鐵為何地下化,這一點我倒是覺得高雄捷運有遠見,若干年後等台中捷運發覺路網勢必往地下移時,花的錢才是多,才是浪費!高雄卻已然做好準備老神在在。

a.三改六節可以,不過要再買車子,不然車輛數不夠。估計至少要100億以上,因為現有車輛在10年前訂合約時就花了130多億了。
b.鐵路地下化不代表地面不敷使用,其實在地面反而輸送量還大一點,至少貨運列車可以跑地面或高架路段,現行法規貨運車不能跑地下化路段。
c.其實高架或平面的鐵路,比較能增軌,地下化做完就做死了,無法再增軌,所以以後如果運量增加想增軌時,地下化反而較沒彈性。

要說世界運量最大,應該是日本東京山手線,人家全線都是地面或高架鐵路就是因為是高架所以才可以增軌。

地下化最大的優勢其實是在於景觀考量,民眾心理上比較爽。其次是氣候問題,狂風暴雨時照常可以運作。
小瓜呆0808 wrote:
汙染在高雄................繳稅在台北!


看看日月光幹了什麼事!!!
高捷已經營運幾年了,不過下車之後的配套交通工具還是很不便利,票價對偶爾使用的族群一點都不親切!

還有當初設站的點感覺就是要炒地皮用的.... 說沒有官商勾結真的很難相信!
還是騎機車跟開車方便....
  • 3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