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經濟風暴的核心是房地產,自我療傷早就開始。

pointview 不是都說
海嘯不是遠在千里之外,現在怎麼近在眼前

就是說 台灣經濟風暴的核心是房地產
而且近在眼前


事實是....

房價不是高估或低估
而是被推昇到高高的懸崖邊上
價格基礎不穩
風一吹就跨下來
話說大聲一點就雪崩
國王的新衣
是要怪誰??
不准別人說話??!!

這樣的結局...沒人樂見

但是對於無良的炒作者
早就入袋為安
口袋飽飽

再來就是納稅人花錢去救金融業?
能人都死光了嗎?
大家都不分辨是非了嗎?
不知道這樣下去會暴動嗎?
可以為一己之私來引發這種後果嗎?

要做投資客就別呆到做最後一隻死貓咪
然後才在這邊哭爸哭母的

是不是我又在終結討論串了

希望不是...
原因是房價低估??應該是說曾經被高估吧?

房價高到這麼離譜
辭職專門自己蓋一間自住用房子都有賺.
這種房價真的是薑絲價.^^
房價增長超過產值速度會造成通貨膨脹.

假設目前這麼快的房價漲幅持續...
用個誇張比喻
一年後房價每坪1000萬
但是社會並沒有相對東西可以支撐這種價格
因為房子也勉強算民生必需品
政府如果要不垮,(為了讓民眾買的起房子)
就只能拼老命印鈔票.
到時候辛巴威台灣版就可以上國際新聞了...

當每年要付三十萬連付30年(假設利率零)
我已經覺得太超過了...
健商

這幾年光靠公設就撈很大了

馬政府要有建築業蕭條的準備

不過這幾年也撈夠了

PointView wrote:
高額放貸本來就是美房...(恕刪)


買氣差,房價自然是高估,為何是低估呢?

更何況台灣城市的街廓景觀,跟日本或歐美比起來,
真的是差很多,所以房價應該更為低廉才對。
嚴格說起來, 銀行的風險很大, 而且大到有點嚴重. 之前奇奇怪怪的"商品"引起的
壞債國內銀行不知道還有多少, 加上房地產肯定不好(沒工作飯都沒得吃了, 誰還
管房事...), 未來的法拍屋也不知道會有多少. 茂德的事件肯定不是個案, 未來有多
少企業倒閉也不清楚, 個人信用貸款肯定也會跟著出現問題, 卡帳問題蠢蠢欲動...
這些的這些, 都跟銀行有關...也難怪現在銀行股的股價這麼的差, 一堆雞蛋水餃股...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與言論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使用該資料與言論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PointView wrote:
高額放貸本來就是美房地產崩潰的主因,
因為習慣槓桿遊戲,從鳳凰城、費城、舊金山到紐約華爾街,
從80% 90%到110%免保人貸款,隨你借信貸、打死不用還利率高到死特案
變成大家一起玩的遊戲....
結果這個場子垮了,人散曲不終,蝴蝶效應才開始,
不只大家金錢的損失,連工作都不保,業績也不用跑、單也不用下,廠也不用轉
奇怪,美國房地產垮,干花店、麵包店、螺絲加工廠、面板廠、美再美早餐店.....屁事!
為什麼生意不用作,房租沒得繳?買的人說麵包就好、把生菜拿掉,少算5塊
...(恕刪)

所以做錯事的人沒錯,反而是沒做錯事的人要受牽連...??
PointView wrote:
市場自我療傷(降價)的速度,比不上手上還有銀彈打落水狗的貪婪,
還要低、還要便宜、等你倒再買,這種型態發展實在稱不上絲毫合理,
出的比原貸款金額低、跟你換約連簽約金都1毛拿不回來,市區怎麼都出不過10萬....
...(恕刪)

自已貪婪過度,招致人人喊打...
現在反而倒果為因,說別人貪婪打落水狗...
PointView wrote:
銀行只想置身事外、給有心要買房的年輕夫妻一記當頭棒喝,
要貸500萬阿,請問你有沒有400萬定存.....無言
...這樣很好啊,沒錢就不要買房子,就不會有高額放貸的問題(回應您第一段的說法)..
大家都緊慎小心自已的荷包,銀行也做好風險管控,這有什麼問題??

PointView wrote:
當經濟停止轉動,獨善其身的突然發現
海嘯不是遠在千里之外,現在怎麼近在眼前
...
經濟不會停止轉動,停止轉動的是個人的意念...
海嘯近在眼前,是因為這些人貪婪過度了...

我兩年前買房子,在台北縣新莊1坪15萬,是新成屋
這個價位是我能負擔的上限了

所以我沒有辦法去看那些開價20、30萬的房子

現在大家都埋怨,房價高是建商炒作,當然這是部分原因
可是具有好條件的建案,比如說台北市捷運站附近的
有好學區,購物方便的商圈

這些地方如果1坪15萬,那有多少人會買?
如果有上百人會買,屋主還會用1坪15萬賣給第一個來談的人嗎?
我想那是不可能的
房價有是取決於房屋本身的吸引力

記得前一陣子有個新聞
說高雄市政府求售近捷運站的國宅,剩七戶1坪4萬元,總價200萬以下

看在台北人眼裡這價位真是 好感動壓~~
可是新聞繼續看下去
記者去拍了國宅周邊,說那裡成屋約十年
社區沒有管理,樓梯間、社區空間凌亂,鄰近工業區,常有惡臭空氣品質很差

如果是這樣的環境,那免費送我,我也不會去住

建商是商人,他蓋房子當然是為了賺錢
如果建商用心,他的商品比旁邊的貴,還是有顧客願意買

景氣跟信心的循環,十分奧妙
SARS的時候,有朋友趁低點買了好房子
也有朋友繼續觀望,觀望到現在低了又高又低,還是不知道要不要買自己的窩




Less is more
Arbus wrote:
記得前一陣子有個新聞
說高雄市政府求售近捷運站的國宅,剩七戶1坪4萬元,總價200萬以下...(恕刪)


營建上市公司京城建設, 在高雄市推一坪6.9萬的新房子, 再回看台北房價, 你也會感動到想哭的.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