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古代的佃農, 今天的屋奴....

我可以問一下,「耕者有其田」這個政策的歷史嗎?
kanting wrote:
地主才是房價上升(對...(恕刪)


那你可能搞錯了, 財團由地主(自然人)手中買地(圈地)時, 是遠低於現在市面上行情價。
現在的推升, 是由一個財團轉手給另一個財團推升上來的, 一般地主還沒那份本錢。
當然政府是最大的財團。
有些更惡質, 買不到就借都市更新之名, 要政府出面, 強行徵收, 其中地主只能發還5~6成的地, 再將其中最硬最大的地切成無法利用, 再出面低價收購。
其實比起當初賣地的地主(自然人)拿到的錢, 只占最後房屋成交總值不到5%, 那其他利益誰拿去了, 當然是中間轉手的各家財團與建商。
不要拿政府標售土地的價錢來看, 政府當初花多少錢取得土地? 一毛也沒有。都市更新一下就由地主(自然人)手中拿到了40~50%的土地。

像北市一些都更建案, 之前某政府官員, 開口就要分X億, 說會出面搞定土地變更
而住戶分到多少? 一戶24坪土地, 財團給800萬, 即地坪一坪才33萬, 最後呢? 賣到住的人手上時, 建坪一坪300萬, 地坪一坪接近2000萬

至於"房地產根本沒漲價,只是貨幣大暴跌"
若你以金價來算, 金價是2年前才開始因為人為炒作暴漲, 若你以2年前金價尚未因人為炒作前的價錢來算, 與30年前做比較, 房地產還是漲很多
商業區精華地段的地主確實是抬高地價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是更大的暴利在於都市計畫變更或者"預知"公共建設地點路段,
將林地、農地收購之後,以各種方式改為建地,

原來是以一分地幾萬元計算的地,搖身一變成為一坪數萬乃至數十萬的建地,

然後蓋房子時,又是陽台外推、公共空間等等的一堆花樣灌虛坪,

領個固定薪水的中產階級們的辛苦所得就這麼大把流向建商跟地主口袋了

我們是現代佃農沒錯,收入的1/3固定要透過銀行交給地主跟建商

只是由銀行出來當打手(僱用討債公司?)收租而已

中產階級? 只是佃農的另一個新名詞而已。

房價永遠會落在你能負擔的最上限。




saya wrote:
那你可能搞錯了, 財...(恕刪)


大半的建商是這種:

建商買地推案,買100坪所賺的錢+本金,下次只能買70坪.

因為地主漲價.土地只是建商的原料.

就像麵粉做麵包,麵粉漲價老板1天資本本來賣100個變成50個.

要做到100個還要再增資買麵粉.

原料一直漲最後就像麵包店收掉不做.


少部分的建商有辦法養地,基本上這種算是銀行業.不算建築業.

你要是不要去銀行存錢,他就沒辦法融資.不錯吧.





xhdanny wrote:
我可以問一下,「耕者...(恕刪)


嗯,Wiki上面的解說還算中肯。

如果有看過紀錄片"無米樂"的人,可以試著回憶一下坤濱伯說的那段歷史,不啻是一種微觀的解讀。事實上,雖然耕者有其田從小就被宣傳成國民黨的德政之一,但對於地主與佃農來說,很有可能是雙輸的局面。

另一方面,政治上這也造成台灣士紳階級的瓦解,穩固了統治的力量。

再者樓上有人說的沒錯,這些土地改革當然也造就另外一批"新貴"就是,利用地目變更攫取大量利益。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連家長女連惠心兩歲就有自耕農資格,擁有大片農地後來改成建地變大富翁吧!

MichaelCorleone wrote:
嗯,Wiki上面的解...(恕刪)


佃農成了自耕農變建地變地主變田橋仔

原地主變身企業主變大企業主向銀行借錢變更大企業主.

我們得做些改變才能加入他們.
saya wrote:
至於"房地產根本沒漲價,只是貨幣大暴跌"
若你以金價來算, 金價是2年前才開始因為人為炒作暴漲, 若你以2年前金價尚未因人為炒作前的價錢來算, 與30年前做比較, 房地產還是漲很多...(恕刪)


總算有人出來說句公道話了,之前kanting大大一再強調貨幣暴跌這件事,說穿了也就是通膨的問題.
石油,黃金,原物料大漲其實也是這兩年左右的事,而且確實是人為炒作居多.
誠如saya大大所言,若以兩年前的金價或油價來當基準做比較,那暴漲的可能就是房價了.
不過看到後續kanting大大的發言好像就沒有針對這部分再做澄清了也.
30kperm2 wrote:
總算有人出來說句公道...(恕刪)


如果我的記憶沒有問題,2年前的房價對比黃金石油鋼鐵,應該也是暴跌,鋼鐵在7年內暴漲6倍,黃金3倍多,石油4倍多,現在多有回跌,2年前房地產對比7年前應該只漲幾成吧.

石油回到28美元,黃金回到1兩1萬元,如果房地產還這樣,才算漲價,否則算是跌了.

不過在貨幣重新調整之後,已經漲多倍數的不會再漲多少了.

工資會漲更多倍.做個夢吧.

有些行業的工資不會再漲,如電子業,它和黃金石油一樣,它的工資只是先走一步.
saya wrote:
那你可能搞錯了, 財...(恕刪)


最好是地坪一坪2000萬啦!危言聳聽也打聽一下行情吧!
nanno wrote:
古時的農民, 可說是...(恕刪)


1.古代的佃農與今日的房貸族根本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這樣的對比有點不倫不類。佃農終其一生勞碌,始終無法擁有自己的田地,但是房貸族不同,房子只要是你購買的,即使是向銀行貸款,房子就是你的。你依然隨時可以自由買賣。

2.溫和的上班族供養國家社會,大企業大老闆投資投機客一樣也是繳稅供養國家社會。一般個人因為收入管道少,自然節稅的管道也少,大企業大老闆收入管道多,自然節稅的手段也多。但總的來說,大企業大老闆投資投機客等等,這些人繳的稅不見得比溫和的上班族少,他們對整個社會的貢獻度也不見得少於溫和的上班族。

3.資本主義與民主政治最大的好處,在於你有較多的選擇權,如果對現狀不滿,可以投票給具有社會主義色彩的政黨或候選人。當然如果心儀的政黨或候選人沒選上,那不是制度的問題,只是個結果罷了。

4.如果實施計畫經濟,一般都需要有個權力較大的政府,但這樣隨之而來的弊端,往往是特權橫生、資源的分配更不平均,更集中在少數人手中,除非遇到不世出的統治者或聖君。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