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覺得酸民很多啦,四年前covid房市不景氣買的,房市經過偉大的新青安加持,連央北都漲翻了,機能更完善的七張,難道要他平價賣嗎?開價只是象徵性的,現在脫手的好處是不用再付尾款,另外現在賣的稅率是35%,變成屋後稅率是45%,等於交屋後再賣成本就要近百萬。但就房產的觀點,這間房怎麼賣都是賺,因為上述的因素,破使他一定會讓利,但7000萬就一堆人搶著去看了啦,也許這幾天就成交了。我不知該網紅炫不炫富,但他不應該上片成箭靶,低調賣就應該可以更順利,太小看台灣社會及網路大多鄉民的仇富心態。換個角度想,買股票投資,去買定存股想每年穩定的配息就好,沒想到全球QE,資金潮把定存股變成飆股,我獲利了結賣了,結果賣了大家說我炒股投機,但該繳的證交稅我沒少繳耶。該網紅炫示炫富我不清楚,一堆酸民批評他炒房,但他也會繳應納的稅閃不掉,況且四年前covid疫情買,怎麼知道後來選民去投推行新青安政策的人當總統,而任內蓋最多社宅的市長被收押。這幾年政府超徵的稅金主要來自股市和房市,光航海王和股癌這些大戶繳的稅金可能超過酸民一輩子所繳納的金額,台灣是資本社會,不是共產社會,貧富差距只會越來越大,社會也會越來越不公平,就像帥過頭說的,要改變這現況就只有革命一途。
iwgf wrote:我是覺得酸民很多啦,...(恕刪) 113年9月20日(一年前生效)自然人購買高價住宅(新北市6000萬以上)最高貸款成數降為3成更之前是約4年前,110年12月17日買高價住宅(新北市6000萬以上)最高貸款成數為4成這是公開可查到的消息早就知道的消息哪來的房貸7成變3成 ????????要賺錢沒關係,賣房誰不想賺但用房貸7成變3成應變不及臨時要湊2500萬,明顯在誤導事實
paroing wrote:113年9月20日(...(恕刪) 所以我才說低調賣就好,為了拍片流量搞到自己,現在潛在買家都知道他「剩一個月可以轉約,需要另外準備貸款差額」,一定會狂砍,這波操作真的失敗。內政部預售合約,也有寫不能歸咎於雙方之貸款差額,建商有義務以相同貸款利率條件補足差額,但現在的情勢是建商也不怕違約。另外什麼叫真正有被影響到的案件:Covid期間買台北市房子,6千萬以下,首購8成有寬限期,今年年初被通知市價被認定超過7千萬豪宅線,僅能貸款【合約價】的3成且無寬限期,銀行卻以市價作為核貸的基準。現在台北市正常給一家四口的自住房型,不含陽台室内實際30坪,加車位簡簡單單就被7千萬,真他媽的假豪宅。陶朱才是真正的藝術品,豪宅中的逸品,建造過程為了完美不斷的修改外部設計植災設計,但有錢人不喜歡高調,因為第一個買家肯定會被作文章。如果可以拆成30~40的小坪數,一坪300萬,我也要買一間,這樣可以享氣派的大廳,高檔的公設和園藝走道。
iwgf wrote:另外什麼叫真正有被影響到的案件:Covid期間買台北市房子,6千萬以下,首購8成有寬限期,今年年初被通知市價被認定超過7千萬豪宅線,僅能貸款【合約價】的3成且無寬限期,銀行卻以市價作為核貸的基準。 現在台北市正常給一家四口的自住房型,不含陽台室内實際30坪,加車位簡簡單單就被7千萬,真他媽的假豪宅。...(恕刪) 不知道為什麼要硬緊縮房貸額度是怕大家都太有錢沒人要工作了嗎?其實現在就已經開始有這種現象了只要有一間房子無貸款又單身無小孩 已經不願意努力工作了就找個保全吹冷氣滑手機輕鬆打發時間的其實這種也是有社會貢獻只是跟之前繳房貸的那股拼命的狠勁不成正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