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來不是階級複製問題但房子貴到得分30-40年來貸款得靠3代人來負擔這個階級複製問題就成真了上一代人有意願買房這一代人肯持續繳款下一代人才有一間老舊的公寓可以住沒有量力而為的買房問題因為房價都已經漲到無力負擔這已經是厚厚的樓地板不管有沒有人要買房、不管發生多大的事房價都下不去
我跟樓主觀點不同,若以純買房來說,我認為主要是時代的紅利,20年以前一間房三四百萬,一般人薪資大約三~四萬,其實要買一點也不難,要不要的問題!經過20年這間三四百萬的房變老了,反而漲到一千多萬以上,讓普通人買不起,但如果20年前你是婚齡左右的人很多人都買了,20年後才婚齡的當然買不起,這就是時代紅利的問題。
黑皮牛 wrote:這本來不是階級複製問題但房子貴到得分30-40年來貸款得靠3代人來負擔這個階級複製問題就成真了上一代人有意願買房這一代人肯持續繳款下一代人才有一間老舊的公寓可以住沒有量力而為的買房問題因為房價都已經漲到無力負擔 有這麼多人買得起⋯就表示買房子不是不可能是想不想 願不願意30、40年其實也沒有什麼大部分人差不多20年內就還清了然後再買下一間~
現實確實是如此。努力是翻轉/維持階級的力量,階級才是買不買得起房的基礎。我也看過家庭年收60萬、跟本連自家開銷都不夠的人買房,結果他們買房全款買,還順便買了進口新車來配...資本社會就是這樣,買房不一定要靠薪資收入,可以靠資產。所以每次看到房價所得比,我都覺得這不是唯一的參考指標。
A咖錦衣衛 wrote:目前除了少數高薪年輕人,其他年輕人沒有父母支援是難買2000萬的房,當然父母有錢的是4000萬也直接現金買給小孩,至少我周圍有這種眼見為憑 你周圍?現在去唸警專的.沒幾千萬進不去?說謊都不會臉紅?
問題是,社會要給人家一個階級往上提升的機會吧。我們假設還是只討論上班領薪水的中產,一個月五萬跟五十萬的差別,以前的話大概是大學聯考,寒窗苦讀真的可以把窮人家孩子給拉上去。不談創業只講上班領薪水這一塊,純讀書拿學歷的就比較是單純的努力問題。現在的話搞學歷大概就是拚一線電子廠豬屎屋,其他待遇真的落差太巨大,醫中牙也都在往夕陽走去了。學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的時代搞不好快要過去了,後面可能階級固化免不了。中華民國才三四代,光復後幾十年而已,人家英國階級固化幾百年了,台灣遲早會英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