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ypan66 wrote:
按開版大的說法,打比...(恕刪)
1、合約書造假目前還是存在的,但畢竟是少數,有影響個案,但不可能撼動整體趨勢。
2、投機客購買屬於房地合一稅舊制(105年前取得)的賣方,為了降低將來帳上的獲利,就有動機說服賣方造假、提高買賣契約價格,反正賣方是舊制,實務上絕大部分不影響。
3、承上,一旦造假合約合意成立,買方亦須將多餘金額的金流交付賣方,因為(1)貸款銀行可能會要求檢附付款證明。(2)將來出售國稅局審核房地合一稅時,也須檢附。因此會增加技術上的困難與風險。
4、賣方要求造假合約,降低房地合一稅時,有些買方會認為自己是自住,持有期間會很長,稅率一定比賣方低,所以會有同意的動機。
5、經紀業者為了可觀的仲介報酬,當一方要求造假合約時,有極大誘因去說服另一方同意。
6、地政士(代書)是整個環節最不願意配合造假的人,但通常礙於案源壓力,只能選擇假裝不知情。
7、地政機關查核實價登錄的真偽,十分頻繁,但只存在合約書與申報書的資料比對,對於金額有否支付?完全不過問。因此只有效勘誤,揪出造假完全無效。
8、目前各銀行對於購置不動產的放款還是緊縮,個人判斷,根據央行的宣示,除非看到房市價格有修正,否則資金緊縮還會持續,至於修正幅度?小弟才疏學淺,無法預測。
tuan88 wrote:
房地合一稅是有賺錢才需要繳的
不是用售價計算出來的
比如說買1500萬 持有5年
扣除服務費裝潢費實拿2000萬
中間價差500萬
所以房地合一稅就是20%稅率 100萬
當然是有賺啊,才要交房地合一稅
買家要求按照我的買入價來當售價
這樣就沒有房地合一稅
比如我買入價450萬,要賺30萬
又是在兩年內稅率高,考量房地合一稅
所以售價500萬
買家為了節稅,提出合約價就是450萬,30萬付現金
這樣可以省20萬
--------------------------------------------------------------------------
他說以後會裝修什麼的,可以當成本
還可以拖過5年稅率低
他自己會想辦法節稅,當下能省先省
---------------------------------------------------------------------------
這就是買家的想法,我真實碰到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