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想要半價用2017年價格來買房的人可以慢慢等,反正我們賣方也不急著賣房子,房價沒翻倍賺不賣!

maxkingella wrote:

不用到5~60歲
有了小孩以後就越來越難跑了...[]

...(恕刪)


有小孩的確越來越難跑

要跑的時候 大人小孩都很辛苦

如果是租房子住 沒得選 到處跑囉

只是小孩子換學校的時候

有些班級很歡迎轉學生 很快就交到一堆朋友

租房子住的壞處就是很快又要換

但也是有相反的狀況

有些班上常常會有一些類似孩子王地頭蛇或留級學長那樣的存在(現在是不是統稱8+9)

一開始沒有搞清楚狀況被盯上

通常都是被霸凌的對象

不過那租房子住的好處就是反正沒多久就又要換


三不平 wrote:
我說我「現金」4000萬,不是「身家」4000萬。台灣人的「身家」是假的,因為都是靠房價在撐,手上根本沒什麼現金。然後又不敢賣房子,因為賣了以後再買其他房子一樣貴,這種「身家」根本假的。

除非你像我一樣把房子賣了,幾千萬現金拿在手上,然後每個月只花少少的幾萬去租房,其他錢拿來大幅度提升生活其他方面的品質。不然你靠「房價」堆出來的身家,根本是假的。


賣房後的 4000 萬現金已拿去買美債,就不能說自己持有「現金」4000萬了。總不能說這還算 「現金」4000萬 ? 難不成您的算法是,美債資產 4000 萬 + 「現金」4000萬 ,憑空變身家 8000 萬 ?

美債資產 4000 萬算「身家」,那人家投在房產就不能算「身家」? 是假的。 請問這是甚麼道理 ?

照您的道理,那投在股票算不算「身家」? 投在黃金算不算「身家」? 投在比特幣算不算「身家」? 投在古董,珠寶算不算「身家」? 這些資產的價格,同房地產一樣,也是有人在炒高,價格也都會變動。

就算賣了台GG股票,再買其他資產如黃金,另支股票,一樣變貴,所以這種「身家」也是根本假的嗎 ?

您賣了房子(假的資產)幾千萬,換成美債(真的資產),難道房子變美債就能 "以假變真" ? 變魔術嗎 ?

01 這裡很多人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投資都是分散的,市值全部加起來 + 持有現金,很多人早就「身家」超過 4000萬,被動收入未必沒有 200 萬。除非是做生意的,可能隨時需要現金週轉,否則誰會傻到持有「現金」4000萬 ?
tuan88

真想給你100分⋯ 可惜只能評5分[嘆氣]

2025-02-21 18:56
lawtaipei

[拇指向上]

2025-02-21 20:27
tuan88 wrote:
真想給你100分⋯ 可惜只能評5分


您客氣了。這裡空空的想法都有脈絡可循。通常不外就是一口咬定

房子是不值那個價的,只有他們自己的那個 XX 的投資才有那個價值。

房價最後一定會掉價崩盤的,只有他們的自己的那個 XX 的投資,不是炒的,所以永遠都能漲價賺錢。

房子創造的現金流比率太低,只有他們的自己的那個 XX 的投資,永遠都是高收益,還可以以小博大,穩贏。

房價不能跑贏通膨,只有他們的自己的那個 XX 的投資,包括定存利息,都能跑贏通膨,厲害。

房價如果漲,賣掉再買,愈買愈貴根本不算賺,算虧。只有他們的自己的那個 XX 的投資,如果賣掉再買,愈買愈貴根本是投資有眼光,大賺。

房子流動性不佳,只有他們的自己的那個 XX 的投資,流動性佳,是約當現金,可以重複計算現金價格與資產價格。

最後還有道德觀。買房若賺到錢是米蟲,啥事都沒幹,不勞而獲,所以是毫無道德可言。只有他們的自己的那個 XX 的投資,能輕鬆賺大錢致富,所以是賺得心安又理得,值得推廣。
從以上的眾多回覆中我已經看出大家的錢來自何方怎麼賺來的








吃壞肚子一天可是華航跟長榮每天只各一班飛機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