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問題] 社會新鮮人 想要一開始就買屋

zeebra wrote:
恩 回應一下我的背景...(恕刪)


小弟可以體會版大的心情、感覺
小弟也曾經有這樣的打算

小弟也是北部理工前三的碩士 電控背景 ic設計業
小弟沒有家裡的支援
但幾經考量後
還是決定先工作個5年在說
希望能買到五年後1800~2000萬的房子(還是要貸款)
已有女王

小孩:不生
保險:已經夠多了:這點要感謝家裡從小就幫小弟保了很多險
車子:不買

在這三個前提之下
小弟才敢做這樣的規劃
不過一般人應該很難摒除這三個條件

版大很厲害
但還是考慮看看吧
依版大的實力
五年後必定不同凡響
說不定到時候2000萬的房子早已不看在眼裡了
10000000x0.03x20=6000000,利息的算法應該不能這樣計算才對,因為一定都是本利攤還(除非這20年都不還本金),所以不可能每年的利息都是相同的,這樣計算誤差會很大.
CHICKENee wrote:
10000000x0.03x20=6000000,利息的算法應該不能這樣計算才對,
因為一定都是本利攤還(除非這20年都不還本金),所以不可能每年的利息都是相同的,
這樣計算誤差會很大.


小弟覺得還好,除非你有能力貸到3%固定利率,一般人應該是貸<<機動>>利率吧
我覺得未來利率應該是會向上走的,另外加上通膨的因素。
而且財務規劃保守一點是比較好的,總比你房子買下去,才發現沒錢買的來的好吧!
另外,應該要準備一筆錢,因應失業時的資金缺口。

也許是我太保守了吧!所以到現在房子一直買不下去

社會新鮮人,想一開始就買屋,其實一開始的方向就是對的,值得鼓勵!

我也是過來人,當初剛出社會,想說租房子也大有人在,就沒想過買房子的事
車子剛繳完貸款就換、搞了一堆3C產品不好用就給我弟撿、每年出國玩、自作聰明踩了幾個股市地雷...
反觀我弟差我一歲,一出社會衡量自己的還款能力,第一筆大支出就是買房子,現在已經還完在存第二間了
我到現在老婆今年才準備過門,還要暫住娘家一陣子...

有時候,適當壓力對剛出社會的人是一種砥礪
磨自己,所以不能隨便離職,多少忍一忍;逼自己等機會--公司更大、薪水更高的機會

以目前的工作、收入實力,適不適合,我想很多大大已經給了很專業的建議~
我想補充的,也許大家忽略了薪資可能會提昇的部份
總是會有錯覺,以為經濟不景氣、什麼都在漲就是薪資沒有漲,其實不全然這麼悲觀
開板大可以私下探一下,比你資深4-5年的公司前輩,報稅的扣繳憑單大概有多少數字
我跟我弟,也是在不自覺下發現,歷經升職、加薪的階段,目前的收入快約五年前的一倍
我們也是從工程師的階段,沒有人事背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因此,如果要精算貸款壓力的話,這部份可以提供給開板大參考一下~

PS:推薦一本書--<窮爸爸,富爸爸>
年收入70萬,扣除(標準扣除額4.2萬+薪資扣除額8.2萬)為57.6萬,
57.6 * 13%= 7.488萬的所得稅,所以每年收入剩62.512萬,再扣掉勞健保等費用,
可支配所得一年不到60萬,也就是每月5萬。

每月5萬元的收入,在台北生活已落入中低收入了,貸款2.5萬,每月可支配只有2.5萬,一個人過活
可能還OK,但是結婚養小孩、保險費、規劃退休金、照顧父母都沒份、更不用想買個奢侈的3C產品或出國旅行。

何況你的假設有以下風險:

1. 通膨壓力下,央行利率會上調,房貸會增加。
2. 租屋市場改變,租金可能會低於2.5萬。
3. 分紅費用化後的年薪衝擊。
4. 任何一棟房子有意外。(所以要保火險、地震險就是這樣)

一旦任一個風險成立,你的系統就會崩潰。

你要感謝你的父母已有房子可以住,若家中沒有其他的兄弟姊妹,短期就繼續住吧,
現在就好好規劃一下投資理財,並在工作上打拼,工作幾年,你對於自己的未來能更準確評估時,
再回頭思考這個問題比較實在。


給您一個忠告,千萬不要貸超出自己能力的錢,你會為了房子成為屋奴!

我買的房子是我可以負擔的,所以每年有餘力可以帶家人出國旅行,買喜歡的DSLR、單車、3C產品,
今年也幸運的的把房貸還完了,年底也有餘力可以換車,如果我買了超出能力的房子,以上就不可能成真。
有點好奇,為什麼不加一項
房子:不買
akanephg2266 wrote:
希望能買到五年後1800~2000萬的房子(還是要貸款)
已有女王

小孩:不生
保險:已經夠多了:這點要感謝家裡從小就幫小弟保了很多險
車子:不買
現在買台北市的房子 似乎不是好時機喔.

你看吳宗憲這個人對房屋有進無出的人, 居然要將忠孝東路四段的300坪店面賣掉,

轉進股票市場...

audiofan wrote:
年收入70萬,扣除(...(恕刪)

買屋除了地段、價位外
最大的決定因素還是在自己的風險意識
平心而論
樓主的規劃想法很好,但確實太過樂觀
那800W是自己的嗎? 現行住處也是自己的嗎?
是的話就計畫去買,慎選地段即可
但若那是老人家沒工作的老本,建議您還是眼光往下看吧
我年收200
可動用資金150
但我還是只買了南部500萬的市中心大樓中坪數住宅
跌破一堆朋友的眼鏡
10個朋友裡面有9個大叫為甚麼不買透天
我認為對風險的意識高低就是差異所在
台灣沒能跟到前段新興市場的漲幅
現在卻逃不了景氣處下修的長期趨勢
簡單四個字:現金為王 (買屋抗通膨?現在的房價景氣只會讓你住套房)
同樣跌30%,高低單價的產品一來一往相差可是200、300W
買低單價但地段好的物件,逢低再去承接下跌的高單價產品,會是相對穩健的做法
樓主買在台北市,雖然相對抗跌,
但在這個時間點,也盡量避免大資金進出會較好
簡單言之
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
前面的網友說看一下前輩/同儕的薪資是個不錯的建議
但大部分的公司都人事精簡,
能否有前輩的加薪幅度也是考量之一
分紅?
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
一點意見
軟體業.........如果談薪水的時候是包含獎金分紅才會有70w的話,
結案獎金..........經常拿不到
年終獎金.........期望別太高
股票............現在已經費用化,也是期望別太高.
所以真正到口袋的經常是另一回事,軟體業老兵的經驗談....

貸款的月還款佔月收入的1/3以下,
月收入別加計獎金這一部份,
不然等要繳款時卻沒獎金就痛苦了.

目前手裡握現金的最大!!
我當時購屋的狀況是:

金融業, 工作五年以上, 固定年薪超過 80 萬, 2004進場買總價 560萬的預售屋套房, 2006年春天搬進去, 當時一個月房貸不到 2 萬
過了兩年, 利率上漲, 景氣不好, 現在開銷變大, 房貸也漲到超過 2.5萬, 壓力變得不小...

我的建議是:

先評估你一個月可以拿出多少錢來付房貸, 而不是看年薪或房屋總價決定你的標的物, 大部分理財專家都會建議貸款不要超過收入的 1/3. 因此若你一個月約有5萬的話, 那房貸建議不要超過 1.7萬, 倘若你的開銷是有家人可以支付, 外加有其他收入, 或許你的房貸可以拉高到 3~3.5 萬, 在慢慢倒推回去你可以買多少總價的房子. 再來看你的價格在何種地段是可以負擔的. 目前房市過熱是事實, 人民購買力降低, 有時候是有行無市, 議價要謹慎

但, 地段永遠是房地產的一切, 我當時選在內湖就是看上這邊的行情, 賭對了現在就比較釋懷, 賭錯不只房貸壓力, 還有通膨壓力要克服呀...

Good luck!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