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房屋評定現值、公告現值、公告地價都應該廢除了

Explorer 9.23 wrote:
有買賣過房地產的人應...(恕刪)


你說的政府都知道,但不能做!

因為他們就是炒房元兇之一,怎麼可能改!

政府說的打房,就只是演演戲,不要太認真!

加入一起炒房的行列,一起賺大錢!
Explorer 9.23 wrote:
有買賣過房地產的人應...(恕刪)

萬稅~萬稅~萬萬稅~

投資客~賺的盆滿缽滿~
卻要用實價課稅,讓沒有炒房的全國自住客買單,真是好注意
我個人原則上反對,

有些人40.50年前買的,也只有那一戶,
對那群人用時價課稅,
等同於強迫這群人賣房,離開居住地

公告現值也有他的作用,
一些偏僻或特殊地區,
政府用"市價"收購,並不合理,
因為那區的市價可能欠缺參考性,
該區可能高掛某一筆市價好幾年,
數年間也就只有該筆紀錄,
當政府要收購,卻用市價,顯然不合理;
另外,很多補償是用公告現值做基數,進行補償,
改用市價標準會極度混亂,
因為使用三種一般的估價方法進行評估時,
上下可調整的範圍太大,
對於都市計畫以外,以及都市計畫內,但交易冷區,數據評估會嚴重失真

政府真正失敗之處是從王建煊要做土改,被迫下台時就已經快沒救了(大概20幾年前),
而且政府也沒打算推類似新加坡的二元制分流(當時新加坡也算勇氣驚人,等同於放棄大部分不動產可推動的GDP;不過近年來新加坡的貧富差距也開始急速擴大,但這是另外的原因造成,我就不多說了),
最終導致積重難返,因為這種制度改革應該20年前就要開始做,
20年才能看到基本成效,但台灣一直沒做,今天開始做,也要20年後才會見到真正顯著成效,
但不做,20年後一樣沒戲
照你這樣玩 我大概年收入都不夠繳稅 哈 假設房價不跌下去的話
上次照美國的方式計算跑一下 我大概一年要繳60-80萬稅金
Explorer 9.23 wrote:
有買賣過房地產的人應該都會知道

房屋評定現值、公告現值、公告地價

這三項的價格比真實市價便宜很多

但政府單位卻以這三項的價格來課稅

原因是想減輕民眾的稅務負擔

也因為民眾持有房地產的稅務負擔太低

導致炒作房地產的風氣盛行

使台灣房地產市價飆漲

真心覺得房屋評定現值、公告現值、公告地價都應該廢除了

將房地產實價課稅即可實現居住正義

搞清楚好嗎?!

都說了是居住正義,又不是買房正義,跟實價課稅有什麼毛關係?!

所以居住正義的訴求就是買不起就用租的,租不起就搭帳篷!明白?!



hermas

實價課稅就可以把北飄族趕回家團聚了

2024-08-15 1:15
如果課稅用低現值

那政府就要積極用該現值徵收

才不會對不起納稅的老百姓

否則就要提升現值,讓地主屋主繳該繳的稅
黑羽斷翼 wrote:
對..只要自己付不到的稅..通通都是收低了..

所以要加..無上限的加..加到沒人付的起就對啦

然後呢??你就能保證到時你就買的起房嗎?


黑羽大說的沒錯

全台家戶數924萬戶,去年成交30.7萬棟(含新屋、中古屋)

等於前3.3%的家庭搶到了房

開版大以為升利率還是加稅

自己就可以把年收入擠進全台灣前3.3%了嗎

-----------------------------------------------------------

增加持有稅,前3.3%縮手不敢買,結果開版大就敢買....

升息,增加購房負擔,前3.3%縮手不敢買,而開版大就敢進場

.......................

很懷疑這些人的邏輯
真正要課重稅打炒房就要用來計算,跟汽機車一樣用計算。

不論房子新舊還是位在城鄉,最低消費每間一房型10萬起跳,兩房型就20萬,

三房型就30萬依此類推,如此加重課稅!才能將愛慕虛榮的北漂族徹底打趴,

讓這些北漂族都會區的高房價買不起,故鄉的破房子課重稅蠟燭兩頭燒。



看完了, 我想問樓主.
你確定實價課稅的實施沒有問題
我就問
50年前嘉義布袋留下祖屋一棟, 當年1萬塊買的.
現在賣不掉....沒人買, 嘉義布袋連建坪100坪的土地賣500萬都賣不出去....

請問你怎麼看這件事情, 你要買嗎? 你買完後要實價課稅嗎? 說好的居住正義+買房正義都在嘉義布袋同時實現了, 但是你不買不搬去住.....

這要怪誰? 怪你只會出張嘴畫虎爛嗎? 詛咒別人多交稅多繳錢, 有符合你經濟條件的地方自己卻不去住, 只想著我要住台北信義區還是大安區.......誰的問題????
hermas

住台北信義區還是大安區多繳點稅很合理呀

2024-08-15 1:19
不可行。 很多房子已經有數十年沒有買賣,你要根據什麼去課稅?
hermas

有銀行鑑不出價的房子嗎??

2024-08-15 1:18
無敵娘娘槍

其實有,應該先分不動產改良物和土地,而鑑價是在數總鑑價方式中,挑出至少兩種方式,然後再做加權評估,最後給你一個數字,整套說起來很複雜,而且很多特例.結論就是,會有一個參考價格給你,但實際完全沒有意義

2024-08-17 18:46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