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房貸壓力大 家庭收入要多少才能買房?

跟我一個人賺的差不多吧,我也買房了,不過是中古的,而且還要養老婆小孩
lycer wrote:
一平倉
大家都能買房了...(恕刪)



你先打斷自己的腿貼來看看?
你說哪個主政者會讓你平倉?


主跟奴的關係,懂嗎?
你本來都叫外送員幫你送餐,
現在你主動去幫別人送餐,還免費?
基本的算術問題,家庭的總收入與總支出(每月還的貸款,火災地震險,水電支出,管理費,交通費,機汽車保險費,保養費,三餐費用,買衣服,鞋子費用,醫療費用,娛樂費,房土稅,將來的小孩教育費或是社交費 ,以上都可以大概預估,在大約抓一下通膨 ),加減算一算就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了。
買房如同買車,買的容易,但養起來,還是要根據自己的能力與成長的收入。
房價越高,帶動區域行情,除了房土稅增加,但也要考慮到將來的保全費人事費用,會隨著通膨反應在管理費上。建議管理費每坪先抓個100元上下。如果建案戶數少,都是以小坪數為主,最好抓個160元以上。(我們社區共66戶,每坪管理費在100元,每個月大約要繳 5600 ,含停車場的清潔費,可以參考),有些小坪數,還有退休族者,都快繳不起了,畢竟小孩也大了,開銷增加,再加上通膨,開始搬遷,又打回原形,租房。
畢竟當初會買小坪數者,本身的經濟實力就有限,但如果未來薪資沒有成長,在加上有小孩之後,確實很辛苦。

所以買房不要衝動,要有基礎,不要隨市場追高,什麼現在不買,以後買不起,重點是現在買的辛苦,但有可能卻會養不起,還是打回原形。
台灣現在的政治風險與經濟市場,已經不比從前了,買房更要謹慎地看待。
大概一些 專家 會上節目告訴你年輕人就是有要開槓桿,五倍十倍以上更好
股票都要買正二,雙管齊下買房有望…
因為,跑路的專家也沒機會上節目了。
不是每個人都是某大濕或衰過頭
小市民哪能整天驚心動魄的搞財務槓桿?

買房最重要是 心理素質
你能承擔房貸上限,風險到哪裡?
想清楚自己決定,不要想快錢快賺快還清房貸,這本來就持久戰,除非你有富爸,
不然大部分人折騰個20年以上都算正常的。
不是買不起房,是能買得起的你都看不上
先求有再求好
讓自己有個努力的目標也不錯

想想,只要不是家裡有礦
大部分的人誰不是努力慢慢換上去的?

身邊朋友月薪四萬也在養小套房
平常就坐大眾運輸,週末也沒什麼娛樂開銷
省下來的錢就拿去繳房貸
平常沒事就在家裡自己煮飯或是追劇
也是過得開開心心啊
單看收入不準 每個家庭的花費落差很大的
lycer wrote:

看看炒房仔
多有財商
多會資產配置


整天在網上哭
現實是有多悲哀
提利昂·蘭尼斯特 wrote:
整天在網上哭現實是有...(恕刪)


你如果看到他在ptt那些仇富言論

會知道他的悲哀狀況

幾乎沒有一天是正面情緒

lycer wrote:
一直用寬限期就好


寬限期五年真的是蠻長的,住新房每個月只要繳利息就好,真的很輕鬆

等五年後應該也存了不少錢,如果沒錢繳房貸,賣掉也可以!!
貸款金額,每月要還的金額(利息+本金),最好不要超過薪資的三分之一。

青安專案,可以貸款40年,前寬限期為5年,只繳利息不繳本金,第6年開始利息與本金一起繳了。
想一下吧! 30歲買,要貸款40年,也就是還清後的年紀都已經是70歲了,職場上,大部分可以到50歲就算不錯了。

買房最好還是量力而為,千萬別想著先買,5年後還不起房貸就要賣的想法,畢竟 房地合一稅2.0 ,持有時間越短,課徵稅率越高。

持有2 年內課稅45%、超過2 年未逾5 年課稅35%、超過5 年未逾10 年課稅20%、超過10 年課稅15%。
所以絕對划不來的,除了政府要拿,房仲業也要拿 2% ~ 6% ,畢竟花在裝潢費,冷氣,購買家電,床具等費用,真的划算嗎? 真正到手上其實也不多,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