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航 wrote:唯一支持實坪制...(恕刪) 房屋權狀30坪賣1200萬(40萬/坪)實際室內坪數20坪也賣1200萬(實坪制,60萬/坪)以上有差別?唯一的差別大概就是數學問題不用算了直接說出我家幾坪=室內坪而已建商又不是吃素的,怎麼可能推實坪制,買家就可以更便宜買到….
Will9 wrote:房屋權狀30坪賣1200萬(40萬/坪)實際室內坪數20坪也賣1200萬(實坪制,60萬/坪) 意義不一樣買的起的人不缺這個錢所以更在乎買到的是什麼東西小坪數新房子都是年輕人買大坪數賣不動原因是老人老屋住慣了~你賣的40坪跟我住一輩子的40坪大小不一樣講公設管理費老人就火大了電梯華廈都沒這麼多毛病前陣子去看台北市某預售屋沒什麼誇張公設,只有簡單的健身房交誼廳電梯戶數比沒有比較低這剛好是我喜歡的但是管理費一問要價$130跟新北市某捷運溫泉宅價格一樣代銷高傲的回覆「因為台北市」他X的林北買房不缺這2000萬但管理費直覺在坑人,不知到是花在哪裡庭院種花嗎?反正結果是掉頭走人了已經找到我滿意的了,這種對我來說就是盤子這個社會就是個共犯結構大家初衷都是不願意幫建商講話的但是礙於人生規劃等種種原因買了房子剛好又沒別的選擇時將就買了直到現在70%有房產為了捍衛自身行情與財產變成全民都在幫建商抬轎
lycer wrote:沒有差別房蟲就不會反對了魔鬼藏在細節裡 請記住,公設不計價,公設不簽約,公設也不在權狀登記。管你是新蓋的,還是說要退休先搶房的成屋,公設全部從權狀上劃掉。簡簡單單,不需要藏魔鬼在細節。這才是真實坪制。不要說一套做一套,那種假空空才是真炒房。
建蔽率放寬 跟 要雙樓梯變單梯 公設就降了以前老房子 哪個不是蓋好蓋滿建蔽率至少60%起跳的 現在法規 用開放空間換容積 用不到的庭院還不能有柵欄 新大樓基本建蔽率就被限制 還要塞兩個樓梯 講難聽的 失火了 除了低樓層跑得掉 高樓層哪個不是把門關好等火停 地震更不用說了 兩個梯的意義真的有必要? 公設很大一部份都是政府養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