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briellin wrote:
八里目前是台61北端,未來還會往淡水延伸,說夏熱冬冷風大的因素,這兩個地方人口較多,也不是因為沒上述因素造成的吧,純粹就是發展較早,但淡水河運的加持。其他幾個人口稍多的地方,也是早年已經開發,不然就是後來有交通建設,例如中部台中港段是最明顯的。新竹的南寮段,其實兩邊都是民房了,讓快速公路在這一段降級又很難改回來,也是有夏熱冬天風大的問題,但城市擴張加上港口還有一點點用途(走私?),真要住人也不是沒辦法克服。
以前常走西濱北部、中部段,會限制發展的原因,有很多是經過工業區、海邊、河川地、山坡地這些大概都國有地,基本上除非是政府要自己都更,不然一般私人除了侵佔國土搞一些違建外,正常人應該是沒太多興趣了。至於有人口的地方,沒有什麼經濟活動也是不容易留住人口,農漁村人口老化就都荒廢了,人自然變少。
您講的也是事實。
所以我一開頭才會說樓主可以親自騎單車去逛一逛,
因為開車或騎機車路過與騎單車路過是完全不同的。
單純開車快速路過也會與長期居住的居民感受不同!
如果您遇過在冬季的東北季風吹襲時,出門沒汽車,
根本寸步難行,就能理解這些區域適不適合居住了。
當然願意忍受或因其他考量不得不住,也不是不行,
只是可能買個菜、逛個街、工作等等,都要跑很遠!
我常騎單車亂亂跑,環台灣一圈,發現比較有人住的
海邊都是在港口的附近。過了港口後,濱海公路就是
冷冷清清的。往往要找個補給點像雜貨店、便利商店
等,就要再騎很遠一段路,不然就是要繞進小鎮裡面!
最簡單的就是 GOOGLE 地圖的街景圖拉出來看,就
會看到濱海一圈的公路真的是像荒原一樣。
例如:最有名的石門「海灣新城」,蓋好了那麼多年,
結果問題一大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