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eryang wrote:
這理論…我只需問一件事,人口在2000萬時,您父母覺得房價是貴還是便宜?????當時因為人口少就買房了??!
用膝蓋想就知道了。
所得和房價炒作的比值。
如果連這都繼續往下問,那就



guest2000 wrote:
少子化/人口負成長必然會影響房價,但這個負面因素會以較長時間累積到臨界點後,房價才會明顯受衝擊下跌.
guest2000 wrote:
少子化/人口負成長其實也可以是種提升生活品質/居住品質的助因,畢竟台灣人口密度太高,將來人口能維持在2000萬,也許反而是件好事,房價不會過高,交通不在擁擠,車輛排廢氣噪音也會減少,市容會更好,也許地點好格局佳的住屋房價更有吸引力.
grandaurore wrote:
台灣人口不是平穩維持在兩千萬人,2030年後年減10萬,2040後持續年減17萬人。
台灣人口在2052年總人口降破兩千萬人,工作年齡人口降破一千萬人。
工作年齡人口對比最高峰2015年1737萬人,整整少掉730萬人。少掉43%工作年齡人口對社會整體生產力的衝擊非常大,這根本是蕭條。而且在2052年屆時展望2060年工作年齡人口剩916萬,2070年剩776萬,整體社會失落的心理會非常明顯,一堆公司工廠缺人關門,一堆市容工作缺人而荒廢,整體看到的是荒廢。台灣這種現象還不明顯,到日本鄉間,法國鄉間,這種現象就開始浮現,整個村人口少於20戶,方圓50公里僅兩百戶,一堆空房子,工廠歇業。
台灣還看的到生命力的時間在2040之前,但到2040已經可以感受到一些工作找不到人而社會壓力浮現,且在2040展望2050,整體社會氛圍也是預期蕭條。
guest2000 wrote:
人口減少不必然就是持續減少的不歸路,有可能達到一個低谷時,因為政策的鼓勵,因為移民政策的推動,因為生養育的負擔相對減少,生育率可能就會上升.
當然,這個過程可能會歷經一代人(30年)的時間長度.
人口負成長隱含GDP總額的減少或停滯,但人均GDP卻可能仍然持續增加,經濟環境不必然會蕭條.
guest2000 wrote:
人口減少不必然就是持續減少的不歸路,有可能達到一個低谷時,因為政策的鼓勵,因為移民政策的推動,因為生養育的負擔相對減少,生育率可能就會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