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房價趕快下跌吧...今年是買房的時機嗎?

archeryang wrote:
這理論…我只需問一件事,人口在2000萬時,您父母覺得房價是貴還是便宜?????當時因為人口少就買房了??!


用膝蓋想就知道了。

所得和房價炒作的比值。

如果連這都繼續往下問,那就

有急需就買
沒急需就等
房市是落後指標
股市是先行指標
股市還沒落底,房市還早得很呢
等個30年再考慮要不要買
guest2000 wrote:
少子化/人口負成長必然會影響房價,但這個負面因素會以較長時間累積到臨界點後,房價才會明顯受衝擊下跌.

台灣總人口從2019年達到高峰2360萬人後,2019~2025緩速下降到2025年2337萬,在2025年以前人口減少沒達到臨界點,。
購屋主力:工作年齡人口在2015年達到最高1737萬人後開始下降,到2022年降到1636萬人,最初降這一百萬還不明顯。但到2030年剩1507萬人,從高峰降低230萬人,這就很明顯。到2040工作年齡人口剩1323萬人,從最高峰降低414萬人,這就更明顯。
我推測人口減少明顯減低房屋需求這個臨界點在2030~2040。


guest2000 wrote:
少子化/人口負成長其實也可以是種提升生活品質/居住品質的助因,畢竟台灣人口密度太高,將來人口能維持在2000萬,也許反而是件好事,房價不會過高,交通不在擁擠,車輛排廢氣噪音也會減少,市容會更好,也許地點好格局佳的住屋房價更有吸引力.

台灣人口不是平穩維持在兩千萬人,2030年後年減10萬,2040後持續年減17萬人。
台灣人口在2052年總人口降破兩千萬人,工作年齡人口降破一千萬人。
工作年齡人口對比最高峰2015年1737萬人,整整少掉730萬人。少掉43%工作年齡人口對社會整體生產力的衝擊非常大,這根本是蕭條。而且在2052年屆時展望2060年工作年齡人口剩916萬,2070年剩776萬,整體社會失落的心理會非常明顯,一堆公司工廠缺人關門,一堆市容工作缺人而荒廢,整體看到的是荒廢。台灣這種現象還不明顯,到日本鄉間,法國鄉間,這種現象就開始浮現,整個村人口少於20戶,方圓50公里僅兩百戶,一堆空房子,工廠歇業。
台灣還看的到生命力的時間在2040之前,但到2040已經可以感受到一些工作找不到人而社會壓力浮現,且在2040展望2050,整體社會氛圍也是預期蕭條。

在2030之前的情勢,2025之前美國利率高檔,全球資金緊縮,缺乏游資,房價不會漲。
2026~2030是中國大陸從2023年開始萎縮累積三年後開始發酵,造成的連帶影響,間接影響台灣房價。

買房子繳貸款10~20年,也是對未來20年的投資;到2030年眼看未來10年後是萎縮,這種預期心理也會降低房市。

至於不擁擠,生活舒適的觀點,在台灣待久了會有這種想法可以理解。到巴黎近郊工作幾年後會發現,生活環境很舒服,但是周邊資源特別是經濟產業資源跟台灣差一大截,要螺絲沒螺絲公司,要o-ring沒有橡膠行,要電子零件沒有電子零件行,想自己DIY修車要找修車工具得透過亞馬遜從亞洲訂,沒有鐵材行/鋁材行,沒有熔接所,沒有接少量訂單的加工廠,沒有電木塑膠行,一堆零件要從亞洲進口。在台灣西部幾個城市,這些周邊產業資源在一小時路程都能取得。我要做設備開發還是要回到台灣。而這些周邊產業在1990年前都還存在於法國,就這30年都關掉,法國人口六千萬人,就已經沒有足夠的人口密度支撐這些零附件需求及供給,這也對應台灣在2040之後的景象。而且法國總人口是維持平穩不太變動,跟台灣持續50年每年減十幾萬又不一樣,法國至少看到不會變壞,台灣看到的是持續人口萎縮,社會預期心理又不一樣。



工作年齡人口趨勢圖

總人口趨勢圖


這是就業年齡人口佔總人口比例

現在看法國經濟欲振乏力,2040的台灣就是今天的法國,而且法國衰減幅度還相對平緩,至少未來50年還能撐著,台灣根本是大幅度陡降,是法國四倍速衰減。加上預期心理,台灣屆時實際經濟衰退速度會超過法國衰退速度的四倍。
grandaurore wrote:
台灣人口不是平穩維持在兩千萬人,2030年後年減10萬,2040後持續年減17萬人。
台灣人口在2052年總人口降破兩千萬人,工作年齡人口降破一千萬人。
工作年齡人口對比最高峰2015年1737萬人,整整少掉730萬人。少掉43%工作年齡人口對社會整體生產力的衝擊非常大,這根本是蕭條。而且在2052年屆時展望2060年工作年齡人口剩916萬,2070年剩776萬,整體社會失落的心理會非常明顯,一堆公司工廠缺人關門,一堆市容工作缺人而荒廢,整體看到的是荒廢。台灣這種現象還不明顯,到日本鄉間,法國鄉間,這種現象就開始浮現,整個村人口少於20戶,方圓50公里僅兩百戶,一堆空房子,工廠歇業。
台灣還看的到生命力的時間在2040之前,但到2040已經可以感受到一些工作找不到人而社會壓力浮現,且在2040展望2050,整體社會氛圍也是預期蕭條。


人口減少不必然就是持續減少的不歸路,有可能達到一個低谷時,因為政策的鼓勵,因為移民政策的推動,因為生養育的負擔相對減少,生育率可能就會上升.
當然,這個過程可能會歷經一代人(30年)的時間長度.
人口負成長隱含GDP總額的減少或停滯,但人均GDP卻可能仍然持續增加,經濟環境不必然會蕭條.
guest2000 wrote:
人口減少不必然就是持續減少的不歸路,有可能達到一個低谷時,因為政策的鼓勵,因為移民政策的推動,因為生養育的負擔相對減少,生育率可能就會上升.
當然,這個過程可能會歷經一代人(30年)的時間長度.
人口負成長隱含GDP總額的減少或停滯,但人均GDP卻可能仍然持續增加,經濟環境不必然會蕭條.


台灣的移民政策就不用想了,跟整個東南亞沒接軌,文化/經貿/產業都沒辦法平行移入移出,都還是要透過中間人轉介。就算在歐盟內,法國產業進出德國/荷蘭,都還要有中間對口專人負責;台灣跟東南亞的隔閡,比現在歐盟內的隔閡還大。
台灣對東南亞,是有產業標準化,規格化,系統化的優勢;東南亞搭配台灣的產業基礎,以台灣做輻射中心,東南亞做腹地,是有不錯潛力,就是李登輝年代草擬的亞太營運中心。這有有非常多細部/長期工作要做,有做好這些工作,至少讓台灣跟東南亞接軌程度比擬當今歐盟內部,才有可能有明顯人口移入。

台灣類似日本早期,只要是高度極權體制,產業活動會跟著往政治活動往都市集中,就業機會/醫療資源/教育資源/生活資源高度往都市集中,勢必造就高度都市化,就不可能像荷蘭/德國一樣扁平發展;在都市內的生活/生養育負擔就不會明顯大幅減少。要減少都市化,就要先讓政治扁平化(民主/透明/公民素養提升,台灣目前還在鬼混),才會有後續經濟機會扁平化,教育及生活資源扁平化,醫療扁平化,才會讓居住分布扁平化,才會讓生活負擔減少。

國發會的人口推估,就算是高推估,也是大幅衰退;國發會不是神仙,但連專業人士也看不出未來50年人口有降低跌幅的可能。就算是人口高推估,也跌的很恐怖。

至於是否蕭條,我是拿2040年台灣就業人口比例約同今天的法國。
對照法國人口密度減少到撐不起某些產業,回顧過去30年來一堆產業消失空洞化,最低層有社會福利撐著不會餓死,但中低層生活負擔比重增加,稅要繳,物價漲,生活成本漲,但收入成長不多。法國二線城市的生活成本比桃園高雄還低。
法國從兩千年起停滯,2008起開始沒落,這30年來法國從密特朗總統以來,每個總統都想辦法,但都沒辦法。而且法國人口衰退幅度很低,台灣從2030開始面對的是每年10幾萬人的明顯衰退。

人口減少但GDP增加,我看到的是產業及生活兩極化,這是對照法國/美國/英國的歷史軌跡;有錢人越有錢,資源更集中,但人口眾數的廣大受薪人口,生活負擔沒有降低。廣大受薪人口才是生育主力,才是房屋需求重心。
馬克思在150年前共產主義宣言講過:共產主義幽靈在歐洲大地遊蕩。當資源兩極化,有錢人越有錢,資源越來越集中,在放任狀態下,廣大受薪階層的生活壓力會越來越大。當時19世紀回顧17世紀,GDP上升沒錯,但17世紀工業革命前,大家還是依附農業,簡單工業/商業生活,也不會搞出受薪階層被高度社會負擔壓迫,醞釀共產主義的社會氛圍。現在21世紀前20年,也有一點當年味道,但沒19世紀那麼誇張;這20年法國/英國,有錢人更有錢,但一堆傳統產業倒閉,受薪階層生活負擔沒降低,就業年齡人口緩跌。

要想人口止跌,我想到的是從政治扁平化,連帶經濟及生活資源扁平化。與東南亞接軌,讓台灣作為東南亞發展的資源取得中心。
不建議這時候買,
我也想看套的人套得更深!

但要是你錯過買房的低點,
也沒人可以負責...
估價師聯合會 總會的期刊
建商利潤表,最多賺27%,
工期愈長,毛利會多一點,一般十幾趴的利潤

毛利高的是賣吃的吧,賣1份賺好幾份

guest2000 wrote:
人口減少不必然就是持續減少的不歸路,有可能達到一個低谷時,因為政策的鼓勵,因為移民政策的推動,因為生養育的負擔相對減少,生育率可能就會上升.


別傻了
先進國家的生育率都是在比低的
而且台灣還搞同婚,性平
人口增長會多的都是落後國家,女權意識不高的國家
女權抬頭,女性要賺錢,自己獨立生活
婚姻不再是唯一選項
就算結婚,生子也不是唯一選項,可以當頂客族
另外台灣高工時、高壓、還有食品喜歡加點添加物很容易導致不孕
很多人想生生不出來
每個都念到大學畢業碩博士,出來職場工作的幾年
一轉眼就30幾了
30幾結婚是還能生幾個
女性35就高齡產婦了
生一個你要買2房,生兩個你要買3房,多一房現在房價差不多要多500萬
那很容易就會只生一個,因為養不起
人口減少是非常多因素影響
而台灣幾乎是集大成
可以看一些政府人口推估的資料
從過去1970年代21個年輕人養1個老人
現在已經差不多是3~4個年輕人養1個老人
到未來2070年會變成1.1個年輕人養1個老人
而且政府的數據都過於樂觀(2022年台灣新生兒13.3萬,2030年高估值新生兒是15.1萬,哪來的自信未來台灣新生兒還會增加?是被中共佔領了嗎?)
死亡交叉比政府預測的時間提前發生

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推估查詢系統

台灣未來人口要增加
1.被中國佔領,大量的中國人移民來台灣
2.開放機器人設籍,以後買台AI機器人,就算一個勞動人口
3.開放複製人吧,反正都可以同婚了,道德沒有下限,生不出來就自己複製,有錢人可以多複製幾個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