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個過程 wrote:其實大家都知道,房套們都很清楚。台灣早就發生過,故意忘記而已,倒了不少間大型上市建商,小建商倒閉更是無數。當年破產負債的房套們處處可見,子孫輩全部賠進去。 其實大家都知道,你的專長就是講幹話。的確是 → 倒了不少間大型上市建商,小建商倒閉更是無數沒錯。所以這些建商的股票立刻變廢紙,但是他們所蓋的房子還是繼續漲一直漲。漲到讓窮人買不起,漲到把買不起的魯蛇,通通送回老家吃自己。 ↓
登卡普 wrote:其實大家都知道,你的...(恕刪) 就如同登卡普說的,如果你在台北信義區上班,即使你雲林老家擁有一幢透天也不能替代你住在信義區以內的願望。而無論你是租房,分房還是買房,只要你還在信義區上班,你就必須住在台北,新北市以內。假設你賺錢不足夠多,你需要租一套房子解決你的上班問題,上班距離的遠近及居住的質量,取決於你願意支付的租金。假設你的錢夠買房子,我相信你更願意買房,因為你可以擁有房屋的產權和房產增值的收益。而買房子的大小,品質,離你上班的遠近,取決於你手中的資金和你對未來收入的預期。假設你家附近有個國中,教學質量很好,考建中,北一女第一志願幾率很高,而其他的學校你覺得不理想,你肯定希望無論如何自家小孩也要上這個國中。為什麼要唸明星國中,考上建中憑什麽?我們簡單的剝離掉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可以認為想唸建中就要憑好成績,小孩努力考到前多少名,就可以上建中。這與努力賺錢買房是一個道理,有錢的出高價就能買到好位置好環境的房子。我們再加入社會因素的影響,比如某大人物看到這個高中很搶手,很可以賺一筆,於是就設計了加分項,誰給自己送的錢多,就給誰加分,於是小孩要上高中不但要考高分,還要送錢加分。同理,當好位置的房產成為稀缺資源,各類炒房客的出現是必然的。如果說炒房客加高價給最終住戶的行為會產生泡沫,那麽私立小學和私立幼兒園高昂的註冊費應不應該也叫做泡沫?
高房價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辯別是非的能力,可悲其實這個道理是很淺顯的,你不買房並不能代表房價不漲,而你買了房不但可以住的舒適,還可以獲利。反而是有建商的思維才能有好日子過。這跟炒股票是相同的。大家知道,股票與房地產相同,並不能創造財富,只是財富再分配的工具,但是財富再分配,是莊家分配散戶的錢,而不是散戶分配莊家的錢。所以玩股票要有莊家的思維才能賺錢。買房子要有建商的思維.
看海成花 wrote:買了房賠售的怎麼說呢...(恕刪) 就不要賣呀,成交價是賣方決定看空房市的人,如果打定主意這輩子不會買房,網路上打打嘴炮其實無妨。現在多儲備資金、多看房,好好把握現在的黃金時間。難得的修正時期不買,等之後的多頭循環來臨時,仍然空手,你的人生還剩多少時間成本能等下一次的修正期?建商和投資客是暴賺還是大賠,都跟你的人生無關,羨慕他們或嘲笑他們也不會提升你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