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flower2251 wrote:25K買台北房不是夢...(恕刪) 這還滿好笑的,我今天房貸20年今年是第19年還在繳房貸也會被歸入這張表格中。他是現在再繳房貸的銀行估值,跟房貸7成。那19年前房價跟現在房價可以比?
之前有不少薪水很低的但買很貴房子的勵志故事,那些到後來都會變成悲劇。因為那是房仲用非法手段讓客戶能貸到很高的成數,然後在寬限期之前月繳一萬多的房貸而已。低薪的人通常不太聰明很容易被騙就買了自己負擔不起的房子,結果等寬限期一過,真正月繳的房貸是一萬元的好幾倍,就只能被法拍了。
不是高收入能當天龍人?北市近半購屋族年薪「不到百萬」???在台北市買房一定是高收入族?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根據聯徵中心資料,統計2022年在台北買屋貸款者,年收100萬以下就占了45%,將近五成,打破高收入才能在台北買房的迷思。進一步觀察各收入區間的貸款狀況,其中100萬以下的購屋者,鑑估值1947萬,貸款成數最低,僅七成,平均利率則最高1.71 %,平均購買坪數為31.8坪。台灣房屋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若以百萬年收者的資料看來,七成貸款也至少要1360萬左右,以三十年期來說,每個月付貸款也逼近五萬,就算月入八萬,房貸支出仍超過六成,張旭嵐指出,市場上常見許多父母擔心子女薪資追不上房價,就先幫子女出頭款購屋,再由子女繳交貸款,或是直接藉由子女名義購屋置產的狀況,所以才會出現低薪資揹高房貸的情形。2023-03 經濟日報報導
買房如同買車,買車容易養車難,貸款額度成數越高,將來斷頭機率越高,台灣的前景未來10年,個人真的不看好,現在都不敢碰了.. 都在觀察海外市場。原因很簡單,以現在各黨推出的2024候選人,基本上都不是經濟專家,遠光短,沒有格局,台灣還是會在原地。看看通膨,政府幾乎掌握不住,食衣住行,民以食為天... 如果真的想買,只能住在鳥籠,以台灣這種房價漲幅速度,10年後要換大房,貸款額度確定是往上追加的,一輩子的房奴,可能連累到下一代。
各人觀念是如果要成家,基本上要有能力獨自承擔所有責任,不要一天到晚想靠父母,想父母的錢,否則不用成家。畢竟父母賺的是他們自己賺的,也是養老金,怎麼好意思跟他們拿呢?看看多少的社會新聞,靠爸靠媽,總有一天,爸媽都會走,走之後,還要爭財產,所謂富不過三代,就是如此。多培養小孩有釣魚的能力,這個魚池,這個環境不好,就另尋一個魚池,何必被綁住。個人不會給小孩錯誤的觀念,鼓勵小孩到國外發展,多看市面,多比較,找到自己適合的生存環境。什麼抗中保台, 父母在台灣,小孩就要在台灣,基本上已經沒有這樣的想法,有能力就到海外發展,台灣環境,缺水,缺電,缺資源,少子化之後,留在台灣的年輕人負擔將會增加,漲水價,漲電價,物價每年調漲,薪資變相減薪,畢竟看不到政府有長期的對策提出,對於任何問題,還是補貼討好選民。羊毛出在羊身上,道理還不明白嗎? 這次的平均地權條例大開後門,基本上對政府已經沒有任何期待了...隨著各國都相繼設立半導體產業,過幾年後,台灣的優勢是什麼?看看現在的電子5哥,以代工為主,現在還有曾經的風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