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真BI】明明是虧大錢,硬要掰成賺錢,請別胡吹搞笑好嗎?

只是個過程 wrote:
只是個過程 2022-04-28 12:44 1樓
算這9年來平均一年期定存利率1%就好, 事實上降到1%以內, 也是這一年多的事而已.

(1.01)^9 = 1.0937

9,680萬(售價) - 817萬(帳面獲利) = 8,863萬(原買價)

8,863 x 1.0937 = 9,693 萬 (無貸款本金放9年定存後金額)

賣9,680萬 ===> 虧錢. 尚不計土地增值稅, 印花稅, 9年管理費, 修繕費, 房屋稅, 錢變薄...........

實際上是大虧錢.

真BI (真悲哀)

硬扯抗跌?? 有這麼搞笑的嗎??



這種高總價豪宅,屬於藝術品~相較於1~3千萬內的不動產,要變現非常不容易,
所以通常只有資產非常高的人才會去買,買的也是同樣不缺錢的高資產階級,
如果一樣的錢,9~10年前買在桃園青埔,至少可以買個6~8間,到現在報酬至少可以翻倍
不過還是輸給這10年的大盤...
只是個過程 wrote:
算這9年來平均一年期(恕刪)

我有9000萬現金才不會直接拿去買房
當然貸個40年出來買房阿
呆子才拿現金買房
利率那麼低....
有沒有良心都是自己人在說的啦~~~
Trillionaire2020

溫套認為有錢人只會買房地慘。 [偷笑][偷笑][偷笑][偷笑][偷笑][偷笑]

2022-04-29 11:57
maxkingella wrote:
一樣的錢,9~10年前買在桃園青埔,至少可以買個6~8間,到現在報酬至少可以翻倍
不過還是輸給這10年的大盤...


是的.
不過這篇的重點在於:明明是虧錢貨, 也要把行銷文硬寫成抗跌保值.



Trillionaire2020

慘賠說節稅發大財,小漲說房地慘超保值,房地慘怎樣都是賺。 [偷笑][偷笑][偷笑][偷笑][偷笑]

2022-04-29 11:59
dancingra

過程哥好像沒估進物價上漲率造成的影響?如例貨幣購買力一年下降 1% 之類的...

2022-04-29 13:09
dancingra wrote:
如果拿台股報酬指數下去比,就差更大了~


我也是無聊 wrote:
巴菲特跟伍德姐也想好好投資,也沒辦法保證百分百賺。我也會說好好猜一下威力彩的號碼,每期猜中的投報率更高。問題是可行性多高?


以樓主引文主旨而論(保值抗跌),那就是談貨幣購買力的保持(至少求個購買力經過 N 年後不改變)。基本假設(通常也不假)就是錢放枕頭下一定是不保值,所以絕不能把錢放枕頭下,要改放別的地方,例如:

1. 定存,極低風險(不是零風險,銀行倒掉就是風險),極低報酬
2. 房地產、貴金屬
3. 信評優質債券或其基金,較低風險(較低波動,基本上不太會違約),低報酬
4. 股票或其基金,較高風險(高波動),較高報酬
5. 個股,高風險(高波動),高報酬
6. 衍生性金融商品,可能極高風險,極高報酬

當然不止這些東西,但投資就是不離一件事:風險,也就是不確定性。而您說的可行性就是基於不確定性。

數學上可以由機率觀點(歷史回歸)來看,而非數學部分則是個人見解與經驗來下判定,就機率來說,投資的品質一是報酬率、二是勝率,二者的綜合結果就是抗跌保值的基本考量。講投資,我一向覺得每每講說穩怎樣穩怎樣的,那個要嘛是真的經驗超老到,要嘛就是涉世不深。

如果有一個人有能力猜威力彩號碼,長期平均命中率為 1/100 的話,真的,可以作長期投資啦..... 如果不行,那就看看大多數表現來決定較好;就像股市長期投資(注意,是長期),大概一大半的人都是賺的,只是沒賺那麼兇,但多半比定存好不少;投資個股跟投資大盤,平均來說,誰較能保值成功,這也值得思考。

今天這兒是論個案,不是論通例;論通例就需要很多樣本了....

這兩天無聊股市抄個底,現在小小小賺 1.2%,隨便比也贏這個案例,但我不會說股市一定穩賺好賺;真正的長期投資財富經營,很講究風險分散、持盈保泰的穩定性,有時我們看一個投資案好像不怎麼賺,其實未必人家看的是貨幣面的事。

不過今天就是看貨幣面,是的,我也覺得本案賺不多,沒有大輸,但一點都不好看。
dancingra wrote:
過程哥好像沒估進物價上漲率造成的影響?如例貨幣購買力一年下降 1% 之類的..((恕刪)


有啊.
9年前買進, 9年後賣掉, 拿到的也是9年後的幣值.
所以我前面有寫 "錢變薄".
要放感情看.

dancingra

啊!原來我不夠投入,歹勢歹勢... 9 年前的便當的確便宜多了 ....

2022-04-29 14:15
只是個過程 wrote:
有啊.
9年前買進, 9年後賣掉, 拿到的也是9年後的幣值.
所以我前面有寫 "錢變薄".
要放感情看.


大哥,有看到,大哥有寫 "錢變薄"。





兩相比較,大哥的意思很清楚,賣房子賺的錢,會變薄。可是存款的利息錢,就不會變薄。

大哥天縱英明,總是想到別人想不出來的觀點。
omniyeh wrote:
賣房子賺的錢,會變薄。可是存款的利息錢,就不會變薄。


也會變薄.....
所以我的重點在管理費, 修繕費, 稅賦. 這些是大開銷.
至於所謂的獲利, 定存是最低標準, 但此案是連定存都比不上, 失敗中的失敗.
(尚不計管理費, 修繕費, 稅賦--土增稅,房屋稅)

管理費9年概估200萬,
土增稅以這種房子來估, 百萬跑不掉,
房屋稅每年估5萬, 算瞧不起他了. 9x5 = 45

200 + 100 + 45 ==> 大約350萬

不能這樣算吧 樓主
定存是你真的要有8千萬放進銀行定存不能動
但買8千萬的房不用拿8000萬出來啊....
而且可以靈活買賣
Trillionaire2020

你以為高總價房地慘很好賣? [挖鼻孔][挖鼻孔][挖鼻孔][挖鼻孔][挖鼻孔]

2022-04-29 19:49
只是個過程 wrote:
也會變薄.....
所以我的重點在管理費, 修繕費, 稅賦. 這些是大開銷.
至於所謂的獲利, 定存是最低標準, 但此案是連定存都比不上, 失敗中的失敗.
(尚不計管理費, 修繕費, 稅賦--土增稅,房屋稅)

管理費9年概估200萬,
土增稅以這種房子來估, 百萬跑不掉,
房屋稅每年估5萬, 算瞧不起他了. 9x5 = 45

200 + 100 + 45 ==> 大約350萬


大哥,你話都說出口了,又要在事後東解釋西解釋的。明明你就在兩造比較,把賣房的缺點列一堆,那不就隱含說定存沒這些缺點 ? 害我覺得大哥神邏輯,定存的利息不會變薄 ? 也對啦,大哥領紙鈔出來,紙是不會變薄的。

大哥你又知道,人家的獲利不是 "稅後" 啊 ? 而你說的定存獲利,根本是稅前。還是大哥定存利息有法子逃稅 ?

何況人家把房拿來幹嘛,你根本不知道。桃園中正藝文特區,就是當地 Local 政商名流匯聚之地,10 年前桃園市只是縣轄市,還非 6 都,當時值近億的房產,都算頂級的了,買來通常很少在自住的。人家搞不好當行館,有時招待政商名流,隨便談成一攤不能曝光的生意,獲利就不只那些了。
COO0917

前面就有人提出實價登錄的買賣價了,看一下不吃虧的。

2022-05-01 0:00
樓上那位,最好行銷文的獲利數字是淨利啦。

桃園中壢一帶,我很早前就混過了。當年大興西路剛開闢,連接內壢和龍岡的環中東路也開挖不久。
桃園中正路底兩旁是稻田,新中北路往八德走到底接介壽路有萬客隆。
北區國稅局在三民路,過去接中山路,省道旁有武陵,……
國際路進去是法院,我還曾經過劉邦友案發生前的警衛室。
我有個七仔的老家在永安路進去的永安北路附近,寶慶路是後來才開的。我以前偶爾從慈文路那裡繞進去找她。
教我藝文特區? 你沒我熟啦。

當年人稱北中壢南嘉義,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