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us wrote:這個很多層面,如果只算實坪,很多人會覺得房子很小,加一些公設,感覺比較大。50坪房子聽起來不錯,但實際先扣10坪車位,35%公設後剩25坪,還沒完,再扣前後陽台4坪,雨遮牆壁柱子約2坪,實際室內剩19坪,說買50坪有面子,說買19坪就感覺差一些,雖然都同一件事。 開版大訴求很怪你說的讓我想到很多,所以趕緊來留言
非常支持實坪制(近期我已經在台北市買房,所以砲我沒用)為什麼呢?你們也知道消費者最會比價,大部分人會拿一坪多少來比價但是市面上看到的廣告,會跟你說 權狀是多少坪 總價是多少萬會跟你講實坪嗎? 我是沒看過例如說我要買30坪左右的3房, 我去看一個總坪數45坪的,跟仲介約了時間去看結果扣車位扣公設 扣一扣只剩25坪左右 去了才知道浪費時間你要虛坪制 fine....那至少可以在廣告上要求備註實際坪數多少吧?假設我又看了一間40坪的老華厦,公設比很低,實際坪數有31坪40坪>45坪????說實在的 虛坪制 只是讓消費者混淆而已讓消費者容易被騙 沒注意到房價偷偷被墊高而已人一生中也許只買一次房,物件不多的情況下也沒辦法多方比較所以就容易被仲介或是建商拐騙乾脆一點就將實際坪價說出來如果是頂級建商 例如:璞x 賣貴一點大家不會覺得很奇怪廣告再加註 : 有游泳池健身房電影院等等.... 所以我們比較貴不願意講只是想讓消費者在資訊不明的情況下,有許多操作的空間一坪60萬 實坪80萬, 75萬, 100萬 都有可能給消費者一個直接一點的答案好嗎?
爭實坪需坪,實際上就是一個"懶"字。台灣教育普及,應該沒有文盲,房屋的廣告說明,無論多花俏,都不能離開事實。現在的預售屋廣告,總坪數,公設項目公設比,格局示意都在上面,而且還要成為實際銷售合約的附件,自己對實坪的需求條件,不能按按計算機?成屋跟中古屋,網路廣告,地坪,建坪,使用坪數都會寫清楚,非得到現場才明白?像我之前常吐槽的:房屋買賣是大事,牽扯的金額龐大,都沒時間花點工夫了解細節?另外,房價高低永遠是相對的,房對房比,地點方位,裝潢格局;人對人比,生活水準,收入能力。這些相對,跟實坪虛坪,有半點關係?
世界上就沒有所謂實坪制這種制度,很單純就是表示方式不同而已。有人買車只買車輪不買引擎的嗎?還是說只買車體不買車門?所有的零件就是全部組合一起賣給你,這很難理解嗎?大樓的公設不外乎電梯、樓梯、走道以及中庭等設施,這些設施在買的時候就已經整個包含在價格裡一起賣,你硬要把這些設施拆分出來,然後還在幻想這些公設通通不用錢免費送給你?你怎麼不乾脆去買透天就好,有天有地整塊地都是自己的,愛怎麼用就怎麼用。總是有一些笨蛋不會自己換算硬要叫別人幫你算。京都一間4坪小套房賣台幣120萬,換算下來一坪30萬,你以為這30萬就是每坪的成本嗎?這30萬裡還包括所有公設的建造費用,是誰告訴你公設都是免費?明明就不存在什麼叫實坪制這種制度為什麼一直有人在講實坪制。台灣用的叫總價制卻有人硬要把它稱為虛坪制。到底是虛在哪裡真看不懂。京都4坪小套房賣120萬台幣,買到的也不單單是房內四坪大的空間,還買到了腳踏車停車場、樓梯電梯以及垃圾放置處這些地方。台灣的總價制明明就施行的好好的為什麼要為了一些不會自己換算的人去改什麼實坪制?連單位換算都不會就應該要好好檢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