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ewawa wrote:
台灣的房價所得比合理嗎?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其認為發達國家正常的房價所得比一般在1.8~5.5之間,發展中國家合理的房價收入比則在3~6之間,台灣6都房價所得比全部超過6,台北、新北、台中都超過10,
這篇還是2020年的報導,2021年房市炒作成這樣,房價所得比只有更惡化!
以「房價所得比=中位數住宅價格/中位數家戶可支配所得」公式來看,
新北、台中這種幅員廣大偏遠地區很多的地方,有很多非人口產業聚集區,拉低整體房價中位數的狀況下,
房價所得比還可以破10,就可以知道新北、台中市區及新興重劃區的房價高到多嚇人了,
再以台北市非市中心區來論,
35年前士林30坪新公寓200萬元,爸爸薪水3萬左右,
現在士林30坪新大樓(專有部分僅20坪)近2,500萬元,房價這些年漲了10幾倍,年輕人薪水有成長10幾倍嗎?不好意思,年輕人薪資可能跟爸比起來double都沒有~
年輕人是房價高漲的被害者,
應該要檢討的是加害者及共犯,
怎麼會檢討被害者?
你弄錯焦點了吧
被檢討的是那些“沒有錢”的年輕人
更準確地說是「沒有錢又愛叫並佯裝正義的年輕人」
你舉的例子都是大都市
小城市也能住人以外
我以前在北投士林一帶住了二十年
三十五年前的士林
跟今天的士林哪能相提並論
以前板上還有人舉例三十年前的板橋
完全無視區域的發展
還在講三十年前四十年前的同地點
五六十年以前我外公還在台北市忠孝東路買了一棟透天
也才兩百萬而已
今天我家族的人聊到這也是當趣聞來笑笑
沒人在乎這些過往
而是活好現在
我有個朋友家裡好幾代前
省吃儉用買了不少中永和土地
當時那邊都只是農田
時至今日他家靠收租就能過生活
與其怪社會不如回家去怪父母
與其怪父母不如讓自己當那個富爸媽
人家努力了幾代
憑什麼輸給連一代有沒有努力過都不知道的
會叫不公平的
往往都是失敗者
即使遊戲重新開始
最後還是會變成今天的局面
人類歷史已經經歷過很多次了
在全世界角度來看台灣
已經是貧富差距很小的地方了
也就是這個差距小
才讓很多人看不清楚現實
經常性地想要劫富濟貧
真的奉勸這樣的人
快點去社會主義國家
那邊有著人人有房住 人人有工作的生活
本人文章內容不同意未經許可之任何形式複製轉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