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斷供潮的到來:十年前買房的人,現在紛紛開始還不起房貸,被迫斷供

happywork01 wrote:
我不知道你在說甚麼債(恕刪)


樓上不是有人已經算給你看了

你的「加法邏輯」我套在債券違約率就是這樣啊

沒什麼毛病啊

另外我沒問候你師長跟我說幹嘛= =

本季違約率就是0.11%

何況這數字是隨時間變動又不是真實違約棟數

給你違約率當參考用

你跑去計算棟幹嘛= =

房屋貸款成交量大,違約率不變,違約棟就隨成交量增加

你還要算什麼
happywork01

那我註明一下不是針對你。那如果只算一天,違約率就更低。很好。

2021-12-29 14:22
一鴛一

你要看一天也可以呀,違約率就亂飄而已,你是數學老師也懂線圖怎麼判斷吧,哪有人房屋違約率是用一天計算,若是用天來看這違約率就沒參考價值

2021-12-29 14:27
omniyeh wrote:
靠,第一次聽過 15 年總平均率是用每季的比例加總算的。算平均比率,連用加總再除以 58 都是錯的。
我家小孩,念小六都不會犯這種錯,類似考題,考私中就有了。
15 年違約比率是要把 15 年的違約件數加總,再除以 15 年的總貸款件數,才是15 年的違約比率。
而這個數字,照你的表,基本上大概要低於 0.5 %

我的算法不對,你的算法錯更大。其實你跟本沒計算式,0.5%就隨便掰一掰。

正確算,假設不允許重複違約
持有15年都不涉違約的比率是(1-1.37%)*(1-1.5%)*....*(1-1.11%)*(1-1.11%) = 75.717%
有涉及違約的比率是 1 - 75.717% = 24.283%。

有可能涉及銀行延期沖銷而重複的部分, 24.283%可說是最大值。但說低於0.5%,差太多了。
如果您有正確的資訊和計算式,麻煩提供一下。我也想修正得更精準一些。
happywork01

計算的資料來自你提供,計算是科學的。房貸會違約沒你想的機率那麼低。說不定沒多久01上就一堆人違約了。那個phy12345會說那種不入流的話不就是壓力大了。(我是用58季計算,不是用15年)

2021-12-29 15:19
phy12345

(1-1.11%) 是三小? 你剛剛說15年違約機率是2%, 現在又說15年涉及違約比率是24%, 我不僅想問候你老師, 如果你真的是老師的話, 還替你學生感到可悲,

2021-12-29 15:49
happywork01 wrote:
我的算法不對,你的算(恕刪)


剛剛不是說27% ,怎麼算一算變2%了, 現在又變24%了
依你的算法這15年平均每年違約法拍率是62000/(3000000*15)=0.17%,
你硬要算 15年總違約房數/今年房貸總數=2% , 真的你高興就好, 不如算40年或50年的總違約房數吧, 或許會到5%喔

至於你那個神奇的涉及違約機率24%, 我只能說 老師, 可以不要鬼扯了嗎
違約是抽籤嗎?每年抽一次嗎
次333 wrote:
https://www(恕刪)


怎麼會還不起
<< 109年6月底我國房屋稅籍住宅類數量為881萬119宅 >>

台灣房屋年移轉棟數統計2004到2020年16年間平均30萬棟。
8810119棟 / 300000棟/年 = 29.36年

就是說台灣人買房居住,平均持有29.36年才有移轉給他人。
這樣我用15年去計算持有風險,只算了一半。不為過。
當然現在在檯面上跟我辯的,都是短期投資客。15年對他們來說太久了。
phy12345

不同意你意見的就是投資客, 這才叫不入流的說法吧!

2021-12-29 16:14
happywork01 wrote:
>台灣房屋年移轉棟數...(恕刪)


快樂哥

咱們的粗糙算式跟銀行的風險算法完全不同

聊邏輯好了

既然你得出15年違約機率是24%

而且是隨時間增加

銀行是傻瓜嗎

為什麼要冒著24%的違約機率去放貸超過15年

何不放貸5年就好

幹嘛動輒20年以上的房貸呢?

怕沒人貸?

現在沒人會還到15年?所以銀行願意承受風險?

銀行是靠風險管控跟放貸吃飯的,尤其房貸還能打包在打包

若違約機率這麼高銀行誰敢放高年限貸款

銀行評估風險比我們這種簡單計算方式還詳細

為了賺那幾%利息去拼高違約率,你相信嗎

要嘛是你算式邏輯有誤

要嘛銀行真的是傻瓜
一鴛一 wrote:
為什麼要冒著24%的違約機率去放貸超過15年

銀行有精算師會算期望值。
15年房貸有76%可賺全額,
有24%會出事。就算出事也未必要上法拍。有的有保證人,找保證人。有的在上法拍之前或中途會協商清償。
真正法拍到底的,可能只占違約的少數。

就算法拍,以過往經驗,即便在空頭時期,都有拍出45%的價,多頭時可拍出80%的價。平均63%。
銀行以市價70%放貸,如果繳款有3年以上,他們就立於不虧了。
他們當然不知道誰未來會繳不出來。只能以收入穩定的成數高,不穩定的成數低。精算的結果還是他們贏。
happywork01 wrote:
以你的圖是從2007開始,2007約1.37,2008約1.62%,計算到2021約0.11%。
把這15年58季合計起來,違約總數是27.68%。(我還真無聊,去幫你慢慢算)


哈哈哈
有夠好笑!!!!!!!

某國每年人口死亡率1%
100年後該國人民自然死光了
天才!!!!
happywork01

現在在01上發言的差不多100年後都會不見。

2021-12-29 18:05
happywork01 wrote:
銀行有精算師會算期望(恕刪)


你不是銀行精算師

算出的結果只代表是你自己的認知

何況你把我貼的季違約率概念換成15年違約機率

這樣時間拉長最終不就超過100%

這能參考嗎?

我想表達的是違約率是不到1%

近年時間圖顯示違約率都沒超過2%
happywork01 wrote:
我的算法不對,你的算法錯更大。其實你跟本沒計算式,0.5%就隨便掰一掰。

正確算,假設不允許重複違約
持有15年都不涉違約的比率是(1-1.37%)*(1-1.5%)*....*(1-1.11%)*(1-1.11%) = 75.717%
有涉及違約的比率是 1 - 75.717% = 24.283%。


沒有所有的資料,當然是假設每年有一樣數量的借款人,大略估算下,雖不準,但也不會離譜到 2x % 去。

你是條件機率都忘了嗎 ? 假設每人每年(或每季)的能還款(不能還款)機率都一樣,在任一時間點,我能過得機率,就都是一樣的。

你當成丟機率不變的硬幣喔,你這種算法,只要時間一拉長,拉個 30 年 40 年以上,那不就是幾乎所有人,幾乎都違約。真相是,每個人自己手中的那枚硬幣,隨著丟的次數增加,過關機率是會變動趨近於 1 的

你知不知道,每個人還款能力,2 ~30 年中,還能分個成每個季度算機率的啊 ? 用年不好嗎,用 "旬" (十年) 當分割單位不好嗎 ? 其實時每一單位時間,都不一樣,越後面,違約機率大減。

你去用年來統計,總貸款人數與違約人數,搞不好也是那 0.X %。

這裡面最大的盲點,把所有人,任一時間單位中,不能還款的機率,算成是一樣的。這是錯誤的假設。

貸款的人,每年要還款的數字一樣,但每年能賺到的錢,也就是還款能力,正常人是會增加的,頭幾年撐過後,後續違約機率大減,會趨近於零,按時還的機率是趨近於 1

所以才叫你,要統合 15 年總數算。單獨用 58 季度的機率相乘去推,根本是錯誤的假設,因為你把,新加入貸款行列,高違約機率的年輕人,平均攤派到已繳 7,8 年以上,都沒問題的中年人,根本就是假設錯誤。

到目前為止,台灣很多人,其實平均是 7 ~ 8 年,就還完房貸了,我也是。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