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zjggs wrote:新聞資料來源 : PChome...(恕刪) 為何要買要快 ?這是和投機客喊話, 快下場因為政府沒有任何"管制措施" , 銀行資金寬鬆可以繼續搬錢出來炒房?營造良好的炒作環境 , 這麼美好還不快下場台灣空屋率從2009年就一直處於高峰的11.49%,近年來多在10%至11%之間徘徊,到了2020年下半年的最新調查,首度跌破10%,來到9.96%。空屋率的下降是否代表空屋狀況已獲得改善,恐怕並不是。台灣的空閒房屋並沒有重大改變,一直在10%左右, 但是房價卻越來越高,根據主計總處歷次的10年空屋普查,從2000、2010到2020年,空閒住宅數從123萬上升到155萬再到了歷史新高的166萬,相當於在台灣每 6 戶就有 1 戶的空閒住宅。據財政部的公開資料顯示,台灣在「持有非自住房之總人數」及「非自住者總持有房屋戶數」都是年年升高的趨勢。「持有非自住房之總人數」從2015年的33.6萬人,成長至2021年的50.2萬人,而「非自住者總持有房屋戶數」則從54.6萬戶,成長至69.7萬戶等。非自住房屋 的持有人數 及 持有的總數 都是越來越多買來自己住是變少了 , 拿來囤積居奇 變多了財政部家戶歸戶的資料發現,非自住房的總持有房屋數更多,共計71萬3千戶,其中持有十戶以上的家戶,共有2145戶,共持有36456間房屋,這些家戶每戶擁有17間非自住的房子?其中1-3房者持有的住宅空屋率為10.39%、4-9房為16.23%,10房以上為18.74%。以最近「未滿5年」的新建住宅空屋率是最高的,1-3房持有者新建住宅空屋率為32.08%,4-9房為42.95%,10房以上高達61.98% 。而且法人囤房空置的狀況還更加嚴重。房屋根本沒人買,都囤起來喔 ? 沒人買可以左手賣右手顏炳立自己在2019年7月曾說「中山北路怎麼會搞到160萬元(坪)我想不透;松江路怎麼會有160萬元(坪),賣到松仁路的價格?天母又怎麼會賣到200萬元(坪)?顏總當然知道 , 價格是自己創造的賣方的獲利,並不是來自房屋自然增值,而是來自下一個買方投入的資金下一個投資客所投入的金額多, 它就賺得多,房價自然就漲的多。這不就是"龐氏騙局"(Ponzi scheme),完全是傳銷-老鼠會的做法炒股 做價決定龐氏騙局(傳銷-老鼠會)的利潤,是必須納入更多的市場玩家,並且生產更多的鈔票。鈔票源源不絕去銀行搬, 最後法拍還是丟回給銀行 , 錢拿走就好沒有買家就自己創造 , 左手賣右手2018年北市豪宅「文華苑」9樓住戶以新台幣5.3億元交易,典型的企業間左手賣右手。原持有者 國巨集團董事長陳泰銘,買方為士亨興業負責人謝垂蓮,為陳泰銘財務老臣,而帳面上的賣方是陳泰銘的旭泰新股份有限公司,旭泰新的負責人也是謝垂蓮,顯然是左手賣右手的資產配置。商界富人以左手賣右手方式墊高成本,日後出售時可節稅及兼顧資產配置。將自己的房產以高於市場價格賣給自己成立的公司,先自己拉高價格,之後再將房產以市價售出,名目上雖是賠錢出售,但因符合房地合一新制「有獲利才課稅」的規定,加上營利事業虧損還可在10年內盈虧互抵。除了文華苑外,2018年4月富邦資產委由台灣金服標售信義計畫區「最貴籃球場」,得標的盈保發展背後的代表法人其實也是富邦建設。2019年台北市信義計劃區豪宅指標「陶朱隱園」,中華工程公告以總價42.78億取得「陶朱隱園」4戶豪宅和30個停車位,換算每坪價格達357.19萬元,然而,買家卻是威京集團的中華工程,可說是「自家人交易造市」台北市植物園旁的「松濤苑」,2013年出現的第一筆成交案例,買方就是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本人,當時以8.75億元買下12樓頂樓戶及9個車位,每坪約260萬元,而2019年3月潤泰創新又再度公告,尹衍樑買下5個車位共1400萬元,持續為自家建案護盤。2019年12月5日南港輪胎子公司南榮開發,出售南港廠開發案「世界明珠」30戶住宅給自家公司前10大股東智凱開發、元瑞開發、元鴻開發,其中4戶高樓層景觀戶,每坪單價為174.29萬元。南港輪胎透過100%轉投資公司購買自家建案,以「公告」對外宣示成交價格,為自家的住宅「定價」。2017年逢甲夜市店面出現每坪建坪單價超過2千萬元的天價,賣家姓俞,買家代表為知名房市投資客劉媽媽兒子俞昌哲「不動產是有錢人,輕鬆致富之道;不是領低薪的人,玩得起。」實價登錄淪為"工具"和共犯誘騙購屋者?顏總是在警告自住客不要進場
zzzjggs wrote:新聞資料來源 : PChome...(恕刪) 不單單是房子,車子、原物料,什麼都持續在漲一些人講說先觀望、等疫情過、等物價止升回跌結果到頭來發現當初買的起的時候不買,最後想買也沒能力買了
買不起的還是買不起 , 房價會飆漲 , 但房租不一定會飆漲小老百姓薪水就那麼多 , 房租漲太多反而租不出去重點是台灣現在空屋率越來越多 , 因為建商只想一直蓋人口越來越少 , 遲早會出現交叉點 , 撐不住了房價就跌了 , 建商賭的也是撐不住之前 ~ 穩賺的同樣的一坪 , 往上蓋三十樓等於賺了二十九樓的土地公設再來個35趴 , 等於空氣也要繳管理費而買房的人 , 也別想留給後代了 , 以後大樓老了要拆土地才三坪 , 剛好變成了拆除費 , 變成沒殼蝸牛
想租一輩子,不用拿多錢出來,也不用繳利息,可能偶爾搬家,家具不多!想收回付出,不用偶爾搬家,擔地震風險,跌價風險,老了靠房子賣國家,月領多少,等等,自己評估買不買。會受到風向影響的人,只能說,腦波弱,愛跟風,就這樣囉!誰管誰說什麼,人生自己想好,不後悔!
多年前曾經想把老家改建,請人來丈量估價,那個金額我還記憶很深大約七百五,若算上土地價值,約一千一這是南部的價錢。自地自建曠日廢食,還有隔壁鄰居修繕的問題,後來乾脆直接去找建商買成屋了,舊房擺著出租,房租金額約可付新房房貸七成左右。今年朋友也想自地自建,拿著去年的報價被打槍,直接被加了一百多萬,說原物料漲價,我真的很想問,那些等著房地產腰斬崩盤的人,真的有自己去買過地,自己找建築師劃圖在找營造商開過估價單嗎?萬物皆漲的時代,不要作夢了好嗎 覺得建商有夠好賺的,強烈建議你購地自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