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推動危老都更改建和降低房價這樣做才有效

Normal People wrote:
我親戚在大陸青島有一間房子,40幾年的房,室內空間大約50坪上下,有建商出來洽談希望改建成大樓,後來我親戚分到兩間房,每間室內32坪,等於賺了14坪,還有拿到人民幣50萬做為租房補貼,其他人也是差不多拿到這樣的補償比例,很多人就把房子賣了換現金。

不知道大陸那邊是怎麼弄的?給予住戶原本更好的條件都會比較好談


大陸土地是國有,所以整合容易。

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異地拆遷。或是幾塊地整合一起蓋。

這樣開發商就可以得到一塊很大的地,裡面部份會蓋回遷房給回遷戶,其他的會建成商品房拿市場上賣,

如此就有足夠的利潤,可以給比較好的補貼。

有的開發商會讓你補上擴大面積費,即使這樣也比外面買的低。
談危老都更最怕遇到兩種住戶 1.老人 2.窮人

偏偏這類房子裡面,這兩種人的比例最高。

所以難談是必然的。
人老了無法再工作要退休,房子老了各種損壞再修理也不經濟時也要退休。人退休要有計劃,房子退休也是要有計劃,過去都沒這種想法,那最後執行起來就是一團糟,能談成功真的要算是運氣好。(我倒是沒聽過有人房子新買後就開始提撥房屋修繕跟重建基金這種事,有的話請分享一下)

往往老舊公寓都是這種情況:有錢的,最後買新房子搬出去,老房子就賣或出租,順便拿來頂新房子貸款;而租給什麼人也不會太管,反正有錢收就好,有什麼妨鄰擾鄰的,基本上也裝不知道,反正屋主本人又不住原來的老公寓。啊要來談都更也隨便,不談也隨便,反正有租金收著就是,多的是時間跟你撐..... 就算哪天房子塌了,大不了就變回素地一塊,那時要談什麼重建也是一樣再來談條件。至於沒錢的,留在老公寓住著,自力改建也不可能(就沒錢了),成天就跟一些沒在地情感的新進租戶大眼瞪小眼,撐著算日子過活。而沒在地情感的新租戶,也不會跟你談什麼交情,相對冷漠得多,而且房子又不是自己的,不過就找一隅遮風避雨,並不需要什麼用心經營,不過就是個過客。

當一個區域的多數屋主都玩成那樣子時,那只要愈好租出去的地方,改建就愈不可能,出租的既成利益現擺在眼前月月可以收,改建還要出錢,還要承受改建期間無法收租,以及改建後租不出去的風險,那還不如一直出租,租到房子垮了,不得不重建了再來談..... 大多數一些早年發展的市場區或老商業區就是如此,新租開張的店面拉皮拉得很漂亮,實際上房子是五六十年老透天,都不知道骨子爛了沒。什麼火燒、地震震垮、生活紛爭、貧民窟現象、投機者低價介入等待都更利益..... 就變成一種自然的社會演化過程。
A博 wrote:
房屋只要有容積管制就別想便宜


只要東亞人民都想住市中心就別想便宜

美國房屋
最好的房子都是靠在河邊或海邊
有大大的後院
假日人們都在自宅不會擠去市中心
arrem5104

說真的靠北房價的說穿了也只是想趁低進場炒一波罷了,跟炒房客沒兩樣,台北市方圓30公里20萬到300萬的都有,原因很簡單他們不想買不會漲的房子罷了跟居住正義毫無關係

2021-11-07 2:02
ASF9999 wrote:
只要東亞人民都想住市(恕刪)

我閒閒時常看HGTV的購屋與裝修,國外市區型的房子都很老舊百年有,房子跟台灣現在連排透天很像一樣窄,房價也是都2000多萬台幣,裝修費要600萬台幣,相對的郊區的房子都很寬大全新裝潢還有大院子不到2000萬台幣,可以證明不管國內外東方西方都是市區房子很貴
A博 wrote:
我閒閒時常看HGTV...(恕刪)


裝修費600萬??這種價錢我怎麼沒看過??

我看到的幾乎都是100萬出頭就超級豪華了

除了BBC lifetyle英國老房子改造400~1000萬的,所有國家中最貴的印象
merry go round wrote:
裝修費600萬??這(恕刪)

我常看這節目發現一件事,市中心房子的裝潢費都很貴,而且總坪數不大但有三層,可能是市區內的人工各項營運成本高,至於那種郊區平面大的房子總價跟裝修費讓你覺得真便宜,就前幾天播出的,一對男女認識沒多久要結婚,男的是獸醫,女的從事金融業,第一間帶看的房子被女的嫌不完美,結果設計師說這房子只是給她參考來了解需求用,因為房價是250萬美金遠超過她的預算90萬美金......以她的預算只能找那種百年老屋整個大翻修

而且這種3000萬台幣左右的房子還不是在一線大城市.......只是小城市比較繁榮的路上.......真正一線大城市像台北舊公寓的房子價格會嚇死人的
現在的都更法,根本就是跛腳法令,建築危險誰來判定? 建築師公會? 判定了然後怎麼處理? 限期拆除? 補強繼續住? 對於不同意戶是否有強制力? 對於建商的規範? 容積獎勵與補助放寬? 這些政府修了那些法? 所以現在的都更沒人想玩就是這樣。

至於有人提到文林苑,老實說,如果站在住戶立場,幹的好,第一代的都更法可以讓建商圈地然後都更,這個根本扯上加扯,現在修正後的法令,的確比較沒有偏袒建商那一方,但也造成建商不願意玩下去 (當然,沒錢賺誰想玩)

要讓住戶自願都更,除了明訂建築耐用年限外,增加老屋持有成本,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學學日本,建築物要符合當時的防火規範、消防規範、防災規範、然後外觀也要定期維持整潔,要不然就是被罰錢,這些成本加上去,住戶才會覺得換新的屋子比維護舊屋划算。
影片會說話,睜眼說瞎話上來消毒最不可取
這叫知易行難吧

直接國有地自建
限制貸款還清之前不得買賣就解決了

重劃區的國有地多到數不清

隨便一個縣市蓋個幾萬戶就解決了

炒房的
就讓他們自己去賣來賣去

買不起的
就去買政府的公宅
A博 wrote:
我常看這節目發現一件...(恕刪)


你說的這種例子超級稀少,一年遇一次吧
當然,年輕夫妻情侶是有可能想住市中心,不過,喜歡接近大自然的更多(泳池 庭院海景山景....)

外國人很奇特,越有錢的越喜歡住郊區,我每天看這種節目,風景越好越貴,少有人提生活機能當優點,在乎上班地點遠近是必要的

疫情之後更是明顯的郊區更貴,越來越多人居家上班,現在美國缺工嚴重,有的連班都不想上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