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llionaire2020 wrote:這次央行四點房市調控...(恕刪) 必須跟你說你的第一跟第二點實際上,一直都是「台灣人」主導,因為都有都審委員參與都審案件,至於第三點還是一樣回到「都審」委員手上,都市設計審議條件,現在直接放到「都市計畫施行細則」所以,我可以跟你說,未來還是長的一模一樣。
terrybog wrote:必須跟你說你的第一跟(恕刪) 喔喔,對啊,光是行政程序就都要經過台灣人的手,更不用說還有一堆水準偏低的地主。所以我才說,不用抱有太多期待。 XD只能祈禱這區不要被那些 "知名" 建商入侵,又蓋滿滿的漏水屋,或是蓋滿滿的一般事務所。這樣其實就很好了。不過,塭仔圳畢竟是新的,未來真的可能會比萬華區、大同區、中山區還宜居。這幾區真的太破舊了。
Trillionaire2020 wrote:喔喔,對啊,光是行政(恕刪) 我寧願現在就能看得到 破舊但繁榮的大同區大稻埕或中山區的中山北路 ,松江路.....地皮值錢建商整天來談整合。也不要一個破鐵工廠,廢料堆積廠重劃出來,地主素質低落(保留戶變成你鄰居)賭二十年還不確定能不能翻身的瘟仔圳....
房地合一稅 2.0 再補一刀,侯市長你還挺得住嗎? 案子搞那麼大,鐵皮工廠也開始拆了,餘屋已經那麼多了,建商真的還敢陪你玩嗎? 買在副都心的最可憐,以後捷運差一站,人家房價就是低十萬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359228362096145
夏冬神之手 wrote:房地合一稅 2.0 再補一刀,侯市長你還挺得住嗎? 案子搞那麼大,鐵皮工廠也開始拆了,餘屋已經那麼多了,建商真的還敢陪你玩嗎? 買在副都心的最可憐,以後捷運差一站,人家房價就是低十萬 建商價格開得好,餘屋不會是問題,畢竟這一波過後,剩下來的都是之前賺飽飽手上現金深不見底的建商。十年成屋價格又比旁邊新建案貴個10萬,生活機能差異也只在捷運一站的距離,沒隔山沒隔河。等塭仔圳重劃區開始成形,對周遭的幾個重劃區不會造成影響絕對是假的。
最近接觸了幾家塭仔圳鐵皮工廠老闆,因為廠房取得成本和供應不足的關係真的很多都往桃園以南搬遷去了,侯市長這次硬幹犧牲掉新北製造業命脈,犧牲掉多少在地就業機會。這400公頃的土地上不知道還要長出多少大樓,五股交流道未來是否還可以承受增加的人口流量,不然最後犧牲掉的會是老百姓跟建商。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4043162021/01/07 17:12〔記者周湘芸/新北報導〕新北市政府推動新泰塭仔圳市地重劃案,雖提供4公頃產專區,但無法容納全數工廠遷移需求。有業者指出,補償金遠低於遷廠、租地或買地需求,許多業者只能被迫關廠。經濟發展局長何怡明指出,主因媒合的土地租金與區位條件與業者期待有落差,已盤點廠商需求,並加強後續規劃。新泰塭仔圳市地重劃案面積約276公頃,地上物約3500餘間,第1區自動搬遷期限至今年9月28日,第2區自動搬遷期限至今年12月。1名陳姓業者指出,因重劃帶動需求,周邊土地從原先每坪租金300元漲至1000多元,欲遷廠者多半只能牽出新北市,恐造成產業外流。市議員鍾宏仁指出,4公頃產專區多半提供給原先地主優先使用,大部分廠房重劃後只能被迫搬遷,但市府提供安置的新店寶高智慧園區、林口工一工業區都尚未完工,加上大台北地區土地昂貴,若無法即時找到場地,只能被迫到其他縣市設廠,甚至關廠。鍾宏仁表示,塭仔圳重劃區產業鏈聚集,許多小型加工廠相互有關聯,另有汽車業、家具業、運輸業等相同產業集散地,若被迫分散十分可惜,認為市府應以專案處理、設立專區安置,讓業者經營無縫接軌。何怡明表示,不少塭仔圳重劃區工廠最初是以農業用地租用,加上早期承租的時空背景,租金普遍低於現在行情,市府雖提供足夠的安置場地,但租金條件及區位與業者期待有落差,因此媒合較為困難。何怡明指出,現已收集全市200多坪公私有土地、600多坪廠房可媒合業者使用,三峽區成福段也有4萬多坪土地接洽中,另也協調多家行庫提供融資優惠貸款,提高業者用地取得可行性。另外,何怡明也說,塭仔圳重劃區因過去時空背景,有相同產業群聚現象,但以現況來看,未必適合整個產業鏈共同搬遷,市府傾向依業者需求個別媒合適當土地,未必需設立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