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雖然人口老化,出生率降低,但房子愈來愈集中在包租公手上,
房子還是不會降價,只有實施囤房稅才有用。
把房屋當作每個人都要平等擁有的物品,
而不是少數人的生財工具。
https://news.tvbs.com.tw/life/1366808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来如風雨,去似微塵。
清舞非揚 wrote:
基本上,政府只要敢實(恕刪)
是政府的問題
光看政府對有房者跟無房者的待遇就知道了
例如所得稅的列舉扣除額
房貸利息申報上限是30萬,借好借滿小資五%稅率的可以省約一點5萬,40 %可以省12萬,但租屋的列舉上限只有12萬而已,還要看房東要不要給你報,若房東因報稅漲租房客也不能多節稅;
又例如青年成家利息補貼,條件很寬
但是同樣在沒有房子的情況下,租金補貼就條件一堆,要看收入還要看存摺有沒有超過22萬5千(難道說超過就買得起房嗎?)
還要看你有沒有中獎收入,還是一樣還是要看房東要不要給你報;
再例如
有房者還有一堆房屋修繕利息補貼,外牆拉皮補貼,安裝電梯補貼⋯拿大家的稅金幫你修繕自己的房子,而大家包含租屋者...;
再例如社會住宅,中奬率根本...還是一樣條件一堆;
主要還是政府對待有土地者較好,對待認真從事生產工作者較差,這就像是父母偏心一樣,總是叫孝順的小孩多貢獻自己去養父母心儀的那位小孩,但至少分財產時小孩都有特留份,但政府對於無土地者並沒有特留份,
放任有土地者占著廁所不拉屎,還幫忙安裝新的馬桶,地主再用其他合法方式每年贈與讓他後代可以繼續這樣;主要是銀行也幫忙放款(拿存款的錢去贊助投資客讓有存款的人更買不起房),
以致於造成現在這種
大家覺得台灣很有錢但生育率卻是世界第一(低)奇怪的情況
台灣人真的很有錢嗎?其實是要看你處在哪個世代
其實我周遭的人都蠻窮的,常常在寄望公司的非經常性薪資可以下來繳納小孩的註冊費,但有能力生小孩都是靠他老爸老媽贊助房子住或贊助時間幫忙帶才行,那些老爸老媽沒幫忙或幫倒忙準備單身一輩子,台灣就是靠這些人撐,房東就靠這些人養,但得到的待遇是稅反而繳更多,被房東銀行收割的人生是以輩作單位(租房養房東買房養銀行)或許要撐等到他們繼承老爸老媽的房子才有辦法翻身。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