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tillalone wrote:
我來回應一下為什麼叫黃牛跟投資客差異性
這很簡單的道理,就是口袋深度影響的名稱性問題
不,我覺得沒這麼複雜
單純就是買的人以後要是想賣,要是當時平均行情也上漲,他自己也會加價賣,怕也罵到自己而已...
人都是兩面
當自己也打算高價賣時,就不會去罵這行為
而像演唱會那些,因為買的人是想要去看,看過的票就沒辦法在賣人高價,自己無法在賺一手,所以才會去罵對方是黃牛,因為不會罵到自己。
istillalone wrote:
黃牛之所以稱為黃牛是因為價格偏低入手去賣更高價
加上產品相同,誰賣都一樣,只是在拼少量高價有市場
而且還是有人願意買不是嗎?
這個用在投資客也完全一樣,他會去買,就是因為他認定現在價格偏低,之後能高價賣。
要是他認為現在價格高,他不會去買
istillalone wrote:
投資客,因為入手行情高,隨便就是總價20%-30%的「現金流」
加上每個個案每間每戶的產品都是獨一無二的
「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的意思
同一塊地可以蓋兩次嗎?景觀會一樣嗎?地段會一樣嗎?
加上價格不低,只是依當時周邊行情去買,需要搶購嗎?
我先買了,五年後行情漲起來了,我當然還是照行情賣啊
而且還是有人願意買不是嗎?
行情高? 你的行情是跟演唱會門票比嗎? 行情價應該是要跟附近的房子比吧
投資客會買,就是他認為那棟房子低於附近行情才會去買吧
且...真要說,黃牛賣演唱會門票還得先付全部款項,賣不掉之後票就廢了 錢直接變廢紙
相對之下,炒房還只要先付20%~30%,也沒什麼期限問題,漲價賣不掉,打個8折總會有人買...
相對之下,除了炒房入門檻比較高,風險還真是低,也不會有什麼人撻伐。
難怪人家都說...台灣房子是用來炒的,不是用來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