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l740916 wrote:
但是已經有人表明
他有一大堆土地
朋友幾十億身家
準備要來炒房炒地皮
我看到心裡好是恐慌
但是心裡也有點慶幸
慶幸的是
好險我已經買到自己需要的房子了
恐慌的是
替後面還在找房剛性需求的買家擔憂
一國的房價,不是單純幾個個組織,幾十億的資金就可以哄抬或打壓的。更不用說那個人的那丁點勢力。
貨幣政策、住房政策、土建融管控、土建供給需求、房地產的持有交易稅率、土地等稅率,都是影響房價主要因素。尤其國際因素更佔了大半。這些因素,也不是上百億資金所能撼動的了。
如果房價注定要上漲,決不會因為那個人的朋友。就算他做了哄抬的努力,也只是剛好坐在浪頭上而已,他不哄抬,房價也會上漲。
樓主的憂慮,多心了。
反倒應該把心思放關注影響房地產的這些眾多因素上,如此你才能真正把握住影響價格的主導因子,而不是誰的三言兩語。
kahnmao wrote:
所以先提升薪資吧....現在台灣的薪資水平真的追不上物價的...(恕刪)
提高薪資是個表面公平的假議題,
大家把薪資墊高了,各行各業成本變高,接著還是物價上漲通膨
(要不學韓國幣值狂貶,每個人月薪都十幾萬有用嗎?)
重點還是你個人薪資在這社會中的排名.你比別人高,代表物質生活可以比其他人高一點.
YOUTUBE頻道:阿欽愛旅遊
www.youtube.com/c/chintravel
大家只看薪水,
卻很少人討論到家庭。
在南部買房有長輩幫忙是常態,
直接贈與的不提,講贊助吧,
身邊一票領22k一樣可以買房,
但領五萬的主管可能還買不起,
這就是有長輩幫忙的力量。
再來談家庭,
少子化在30年前就發生了,
如果你有兄弟姐妹,恭喜你,
如果你是獨生子女,
父母要靠你養,
30歲左右長輩開銷就會來到。
如果剛好有個小孩,
從出生開始花大錢,
保母、幼稚園等等都是開銷,
基本上五萬辛苦簡單過也沒法存錢,
試問01上有多少人領五萬以上的?
如果未滿五萬還過得去,
你可能要要感謝家人,
可能是家人贊助,
或是家人身體健康、有積蓄,
長輩能自理不用你額外負擔,
簡單說就是免孝親費(或很低)。
住家裡、吃家裡,花的不是自己的錢,
有同事這樣一個月只花2000元吃飯,
盡量從家裡帶便當、吃家裡,
但請問他吃的飯誰出的錢?
若餐餐在外,一天抓三百好了,
一個月也要近萬了,
一天三百一定會有人說太多,
他可以吃更便宜之類的,
但請問一下一天吃三百算富裕嗎?
小孩長輩顧,保母、幼兒園都能省下,
當然最好是不要生了最省錢。
有兄弟姐妹,當長輩有狀況時,
可以互相安排時間照顧、分攤費用。
你要感謝擁有以上的各種條件,
不然全靠自己、
上有父母、下有兒女,
長輩病了只有你顧,
孩子病了還是只有你顧,
有沒有那麼多假可以請?
還要租房子付租金、水電瓦斯,
請問您認為賺多少錢才夠過日子?
日子都過得很辛苦了,
何時能存到頭款再說吧。
不要說房子了,一台車子,
純稅金與保險、油錢停車費,
不含貸款。
基本開銷一年五六萬跑不掉,
月薪五萬養一台車我覺得還算壓力,
要買一台新的Vios,都很難,
一個月一萬五的貸款根本無法。
但也有人月薪兩三萬買車很輕鬆,
這就是家庭環境的差異,
不能只看收入啊。
總歸來說,
身邊一堆同事是不婚、不生,
家裡贊助多數,剩下的貸款給他輕鬆繳,
一個沒資源也硬要買的,
是老母親繼續出門賺錢幫忙一起繳,
然後小孩不婚不生狂省錢,
每月剩幾千元度日的(千萬不能生病)。
更多是住家裡、吃家裡,等繼承,
基本上賺的都是零用錢,
不婚不生的話,錢很好用,
這種常出國換手機也沒壓力好嗎。
不婚不生已經是常態,
國家未來以後再說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