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 wrote:建商:我平常賣一間可以賺兩間(這是事實,建商的利潤就是這麼高(恕刪) 我覺得你要弄清楚, 建商有兩種, 一種是土地開發起家, 一種是營造起家. 蓋房子本身的獲利並不高, 把土地投資獲利了結的利潤才是你看到的幾倍甚至十百倍. 有時候把土地獲利了結賣給營造建商也是一種方法.林榮三跟聯邦建設就是個很有名的例子, 作品不多卻富可敵國.當大型建設團隊都不太碰整合型都更案(那種一塊空地+一棟老平房或堆滿廢棄房子的素地假都更不算), 你還會覺得都更利潤很高嗎?都更不通, 簡單來說就是有很多人不願意花錢換新房子, 只要願意花錢, 自己找建商跟營造, 一坪是要多少錢, 1字頭以內. 太多人覺得房子勘住, 為甚麼要花錢, 台灣人覺得做人要"節儉", 要用到不能用為止, 自然就無法都更, 除非政府送錢(容積)讓他們免費換新房, 不換白不換. 所以要不在等個50年真的不能住了, 要不讓地震來幫忙, 否則無解.==同意, 如果地震來了還是沒變危樓, 不能強拆, 大概還是繼續住. 勤儉持家台灣人萬歲
SpaceX wrote:都更真正的公式如下...(恕刪) 我家就是做這行業我只能說 都更會這麼麻煩是因為一堆人覺得建商的利潤都是一倍造成的土地重劃 基本上 老闆不用蓋 土地漲價的錢也是他的 這你不能全算在老闆蓋房子利潤單純蓋房子 那種賺一倍的日子早就很遙遠了...台中美術館門口那塊地 建設公司整合了 祖孫三代 花費40~45年時間..(光等到地主掛掉子孫賣地就等到翻掉)我家旁邊土地1萬沒人要到現在70萬搶著要..花費大約是30年以上當初我家買公有地一坪7萬 隔壁笑我們笨蛋 佔用就好了 幹嘛花錢買..後來他要買就要30-40萬了 現在行情60-70萬
真左維 wrote:同意, 如果地震來了還是沒變危樓, 不能強拆, 大概還是繼續住. 勤儉持家台灣人萬歲(恕刪) 哎...變危樓也無解..台灣地震危樓有分黃標和紅標紅標就是已經被幹倒了不能住了建不建政府都會直接把他幹平你不建是你家的事..你沒錢也是你家的事..反正..政府負責出面幹平他..剩下的你自己選擇..這個簡單..不建就沒房子了..所以好解決旦黃標..就是要倒不倒..結構受損..要住要經維修旦不會強制拆除黃標要改建..要百分百的人數同意只要一個人不同意..恭喜啊..錢可以省下來買保險了XD所以..無解..不可能的任務..哎......................
大家在討論都更和重建好像都忘了,中南部了…中南部的老屋最後很多都是用到壞了,也沒人可以重建某些地方的透天,甚至都荒廢了,看起來就像鬼屋甚至是一整排的,都沒住人如果中南部的透天,想要都更的話,大家認為有什麼辦法呢?比如說10戶透天 地坪250坪,如果當地的地價,一坪2~5萬之間等於一戶地坪25坪的總市價,可能50~125萬這樣的土地,應該是建大樓嗎?但鄉下地方,建大樓有市場嗎?還是應該由政府來公辦都更呢,就是不賺錢…政府自己蓋蓋出大樓,之後讓每戶的,都至少有一間新的30坪3房車位的大樓?(但可能政府會賠錢)剩下來的,都不賣只出租的方式,讓年輕人有房屋租不這樣的話,越來越多房屋,都老舊到無人居住了…
WOWO88 wrote:問一下 三重40年前的房子空地比都被分割出去就是 後巷 或 社區道路都還是原地主的名字這些土地有價值嗎?.(恕刪) 你是指房子呢?還是指被分割出去的土地?其實簡單看..都有價值對需要的人來講..價錢無限
另外北部,我也認為直接公辦都更,政府來做政府就不要賺錢,直接給原住戶,更多更合理的坪數比如說,原住戶的實價登錄,4F的公寓,25坪 總價1000萬那新大樓,就至少給130%的優待,就是有32.5坪的房子剩下來的樓層,就全部只租不售這樣不是更好嗎?另外也採用投票制至少服從多數,只要過80%,就直接都更了
dnalvqrq wrote:另外北部,我也認為...(恕刪) 我是覺得建物超過50年的建築基地直接依土地持份 比照公司法選出執行長直接自行處理改建~~新一代的土地持份以後也要依建物的市價來持有例如 一樓是樓上的2倍價值那他的土地持份就要多一倍50年後再改建時才不會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