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統帥及雲翠大樓結構討論

lucifer076 wrote:
剛剛花了一些時間,比照這兩棟大樓事件前後照片
看照片就可以討論...那建築師、結構技師真的可以喝西北風了
ghostislandtw wrote:
從大家回復的內容
就可以知道是路人還是專業人士
我看還是別繼續討論吧
大樓的結構並非一般人可以討論的
基本上有在大學念過土木相關科系才比較可能有概念
否則大家都只是在以訛傳訛而已


+1

就像台南維冠大樓一樣,在結果還沒出來時,
一大堆人(網路、電視媒體....等等)都把倒塌原因指向一樓隔間牆被拆,
結果出來被打臉了,重點是..傷害也已經造成了。

以下節錄自WIKI
網路及媒體緊追「籃太太」拆除隔間一案
災害發生的第一時間,即有懷疑大樓倒塌是因為一樓隔間被拆除所造成的聲浪,
而由於被打通的店面在大樓倒塌前為燦坤所承租,
迫使燦坤發出聲明稿澄清該店在承租時就已經是這種格局,並未私自拆除隔間,
此時臉書上一位維冠大樓的受災戶「鄭小姐」貼文指控該位「籃太太」私自拆除隔牆,
該臉書貼文被轉載至全台灣最大的網路社群PTT後迅速發酵,
引起廣大網友關注。輿論遂轉向房東「籃太太」,新聞焦點亦聚焦在「籃太太」長達數日,
並且針對其發動起底,甚至聲稱「籃太太」正使出延長戰術脫產。
然而隨著媒體見報,台南地檢署約談「籃太太」之後卻發現,
該隔間是在其購得該屋之前就已經被拆除,烏龍爆料造成當事人身心俱疲,也再度顯現媒體亂象及網路亂象。


大家不要老是學不到教訓,同樣的錯誤,一錯再錯...

這篇就留給專業的去討論,非專業就乖乖當個學生,安安靜靜學習,有問題再提出。
改變建物遇上地震力時延長周期變得不同步避免共振是目前國際上做法.台灣建築還要加緊趕上


釣大魚 wrote:
改變建物遇上地震力...(恕刪)


錢啊...

誰都馬希望自己家蓋成像一零一的水準,
但是那個錢你願不願意花?
感謝樓上幾位提供的意見。


基本上我也知道不可能單就兩張照片就想完全瞭解建築物結構問題。但畢竟大部分的人都不是專業,也不可能深入去理解

但想有一個簡單的辨識方法應該不為過吧?(那邊比較危險、那類型的建築物碰不得)

社會上懂建築結構專業的應該不少數,但每一棟建築物不是號稱由那些專業的『設計師』『建商』蓋出來的?


我們相信他們的專業,買了、租了這些房子、民宿,不也是要碰碰運氣?



我知道碰上大地震,沒人保證不會倒,但我們總可在預算、地點、社區結構中,選一個碰到小冰山比較不容易沈的船吧?

(我不想找黃太太、陳先生、王小姐來公審,我只想有沒有更簡易的方式,住的相對安全些,謝謝)

lichujen wrote:
雲翠目前的推測指向...(恕刪)


沒錯

剛才看了電視,日本來了8位專業人員看了現場的結果就是這樣

8間改成18間,房屋有軟弱層,房屋結構很大的問題
很多致命的缺陷是在結構內部是看不出來的,

像台南維冠大樓,
拉斷的柱子鋼筋全部斷在鋼筋續接器上,
顯示當時用的鋼筋續接器都不合格.

而雲門翠堤大樓柱子的鋼筋應該是搭接的,
搭接處也沒有間隔的上下錯開,
搭接相較於續接已經比較弱,
搭接處沒有上下錯開更是弱,
要看當時規範如何規定,
目前搭接規定是一定要錯開的,
目前的鋼筋續接都是鋼筋用摩擦壓接方式與鋼筋續接器連接,
不是鋼筋直接車螺牙了,
續接品質好很多了,
現在不但大樓都用鋼筋續接器,
一般預售屋與民宅也都會用了.

像鋼筋續接處斷裂就會造成連鎖效應,
拉斷的是拉力側,
拉力側沒有拉力支撐,
建築物就會翻轉倒塌










雲翠大樓門前是一條排水溝跟抽水站,地質應該是泥沙
是否在震前就有掏空或是含水量多而液化讓大樓下陷傾斜就不知道了
雲翠與抽水站


類似的高捷掏空與民宅下陷



至於維冠這整棟全蓋的跟爛豆腐渣一樣的就別拿出來比了

手機越來越智慧....使用者越來越智障!!
看到一篇報導老屋耐震係數130~150 新屋240~250 這次地震440 這樣還不是運氣,地震本來就只是地球的規律動作,人類把房子蓋在上面就只是運氣好壞,頂多蓋得好地點兼顧出事率比較低一點點,一切都還是機率的問題.

一浮雲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