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實價登錄五周年 內政部下一步推實價課稅

道路品質跟房地產稅無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提升道路品質」計畫,就全台公路系統的品質提升,交通部106~109年共編列120億元的特別預算。------------------
雖然認同版主的看法 但是有不少投客是在房仲的介紹下進場的 期間或許有獲利 也可能左右手互換 房仲的臉皮再厚 逋下修獲利都説不出來更何況賠錢出場 這樣他以後怎麼成交下一筆



月幻星空 wrote:
政策有時不是幾人能...(恕刪)

等等!你先聽我說 wrote:
蛤 你覺得台灣道路...(恕刪)


這樣的車稅,這樣的品質已經OK了,可以去看看鄰國,新加坡的路不錯,車稅如何知道嗎?牌照一張跟國產車一輛差不多,你要不要?

月幻星空 wrote:
政策有時不是幾人能...(恕刪)


讓他花了半輩子的青春(約20年) 去還錢

我只對這一句疑惑,難道日本不能拋棄繼承嗎?

jason4791 wrote:
發這個文的人有點外行,目前國稅局如果可以查出前手交易價格,本來就已經是實價課稅,重點是你有房賣嗎......

你也沒多內行阿
稅金又不是只有交易稅
lichujen wrote:
讓他花了半輩子的青春(約20年) 去還錢

我只對這一句疑惑,難道日本不能拋棄繼承嗎?

首先是 逐步遞減 不是一次修正到位 等同每年下修5~10%
緩跌才最可怕的 因為不知不覺中 房屋就逐漸沒價了~~

爸媽還沒走 但失去工作能力了 但還是需要地方居住
要等走了才能拋棄繼承
一直還錢 無法存錢 沒有頭期款 根本沒辦法買新的房屋
除非放任被法拍


而且悔恨的是 以前30幾年前 若父母能在相對高點賣掉或改租房存錢(改留現金的概念)
改存30年保單 放到現在可能都能領2~3倍了
買完房還有結餘 而不用一直在還債

這是這幾年 去日本旅遊 日本導遊講的案例
說為什麼 日本人現階段超討厭炒房的原因

大家都發達 wrote:


你也沒多內行阿
...(恕刪)

比上雖不足,比下確有餘。

jason4791 wrote:
比上雖不足,比下確...(恕刪)

比100分不足,比87分是足夠沒錯啦~哈哈

月幻星空 wrote:
首先是 逐步遞減 不是一次修正到位 等同每年下修5~10%
緩跌才最可怕的~~
爸媽還沒走 但失去工作能力了 但還是需要地方居住
要等走了才能拋棄繼承
一直還錢 無法存錢 沒有頭期款 根本沒辦法買新的房屋
除非放任被法拍
而且悔恨的是 以前30幾年前 若父母能在相對高點賣掉或改租房存錢(改留現金的概念)
改存30年保單 放到現在可能都能領2~3倍了
買完房還有結餘 而不用一直在還債
這是這幾年 去日本旅遊 日本導遊講的案例
說為什麼 日本人現階段超討厭炒房的原因


台灣房價高就不是因為投資客
是因為定存利息低, 每個有儲蓄的人存點錢在銀行沒利息
沒利息怎麼辦?
敢衝的就去股市
保守的人就買房

你說存30年保單到現再領2-3倍
為什麼有錢就要拿去買保險? 很多人是不願意把錢拿去買保險或者一些金融性的商品!
30年前買房子到現在都不只增值2-3倍了!

房子成交量為什麼降低?
因為政府前二年由立法院通過的房地合一稅讓投資客早就提早下車了
以前投資客舊房子買進來, 用一些便宜的方式裝潢一下, 再轉手高價賣出.
但是現在的房地合一稅, 一年內轉手要課45%的利潤, 2年都還要課35%的利潤, 讓投資客根本就沒利潤了.

為什麼沒利潤?
實價登陸之後, 假設這個社區的房子4x幾萬, 都查得到, 差別只是在於每坪41-49到底買賣在哪裡.
投資客假設買間房子900萬, 裝潢100萬, 賣1100, 政府還要抽45%稅, 那不就是賺55萬? 萬一是透過仲介買賣的, 那扣掉仲介費豈不是還倒虧? 這還沒算上買賣的一些規費, 貸款利息等等.
一個投資客: 從看房子, 到買房子過完戶, 裝潢, 再賣房子, 賣掉再過戶, 這整個過程順利是9個月, 不順利至少要一年.
如果買賣一間房子的利潤是50萬, 那一年平均是每個月4萬, 那不如去上班算了. 上班薪水是實領的. 投資客50萬不是穩賺的.

而且很多人像我這種, 看房子
只要是新裝潢沒住過人的房子我覺得不考慮.
因為只有投資客才會做這種事
正常人房子都要賣了, 幹嘛還花一筆錢裝潢.

我只想告訴這裡很多有幻想症的朋友
整天幻想投資客投資客
你們看新聞一次持有30幾間房, 每間貸款9成的那種是特例, 所以才會上新聞.
你們看那種一次拿幾億買店面的, 也是全台數一數二的投資客, 所以會上新聞.
而千千萬萬的台灣普通投資客就是像我上面說的這種.
幾個人合夥當投資客, 或者自己來做.

但是這些人已經被房地合一稅趕出場了
就是因為沒有投資客
所以成交量低
現在的買賣
就都是自住客

在這種低利率的時代
台灣房價貴不貴?
你們買不起的認為貴
我不認為貴
很簡單, 一個廣州市, 普通有手有腳沒有特殊專長的年輕人去上班或者去顧店, 都沒有22k.
但是, 房價是跟台北市一樣.
這個才叫貴.

至少我就是買不起廣州郊區的房子
才去買新北市的房子.
一個廣州市的人口加上範圍等於是北北基桃.
說實在話, 基隆/桃園的房子也不貴
基隆10幾萬就有新房子了
基隆離台北市區也就20幾公里.
廣州市區出去20幾公里, 不可能找得到10幾萬的房子, 那是作夢.

你們說台灣少子化
大陸還一胎化呢. 房價漲到甚麼程度?
澳洲呢? 比台灣早20年就少子化了. 房價還不是照漲? 澳洲有開放移民, 台灣沒有.

一堆買不起房子的人拼命酸
認為靠詛咒房價就會跌?
難道你們以前念書的時候, 考試也是靠著詛咒別人過關的?

會賺錢的人就買市區
不會賺錢的人就買基隆
這樣有甚麼問題?

看看在大陸各大城市
像我朋友在上海, 同事房子買在蘇州, 也是每天通勤, 每天上班通勤二個小時, 下班又二個小時.
買基隆去台北市都不用二個小時

酸民的問題在哪裡?
在台北市工作
但是不想買基隆, 因為太遠, 他們的腳走不動, 坐太久的車屁股會痛.
也看不上台北市的舊公寓.
只想買台北市的捷運宅.

就沒房眼紅有房的...
等沒房的有房,說詞又是另一套了。
這是世界,人的世界。
其實又怎樣呢,錢從來不是個重點。
人越活越老,也明白了。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