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David520 wrote:
今天心情大好,再好...(恕刪)
樓主佛心來的.

感謝分享!
延續樓主的邏輯, 小弟也來狗尾續貂一番.
先上一張圖, 將樓主的數字嘗試用圖表呈現:

說明:
1.時間序列上將資料從1991年開始呈現, 可以把上一個週期的高點包含進來一起觀察比較
2.折線圖表示的是從1991年開始的累計建照核發數與累計使照核發數的差, 也就是樓主"餘屋"的概念
各位可以看到至2015年累計的"餘屋"數,
相較於前一個房地產多空週期的高點1994年相較起來,
已經不遑多讓!
我們也可以觀察, 在上一個房市下跌的週期(~1996-2003),
需要花多少時間, 建照核發量要量縮到什麼樣的程度,
才能再建立起下一個多頭的基礎...
(就先姑且不論房價所得比偏高, 人口紅利消失...等影響實質需求的因素)
當然歷史未必會重複,
台灣的房地產市場這次會走多久的空頭, 就留給大家再去觀察研判...
僅供有緣人參考.
那年雨不停國 wrote:
感謝樓主提供一個在...(恕刪)
yc168 wrote:
樓主佛心來的.感謝...(恕刪)


YC大這曲線圖的正確名稱應該是"在建餘屋",
也就是有核發建造執照但尚未核發使用執照的差距

到今年底為止應該累積10萬戶上下了,
今天再提供"5年新成屋餘屋",這二者加總就是真正的"新餘屋"了

5年新成屋餘屋 = 使用執照量 - 新成屋移轉量
也就是(已經完工請照可以交屋量)減去(實際交屋量)
下圖是最近4年的資料

所以(應完工未完工量)+(已完工未交屋量) 總數約為 16萬戶左右!
如果未來建造執照核發為0,而移轉棟數到30萬棟,則最快2年多即可售完這些餘屋

反之,如果建照核發為低量的6萬戶,而移轉棟數低於30萬棟,則最長可能10年才可售完餘屋

16/(7.5-6)=10.66年(移轉棟數為30萬棟時,約可銷售7.5萬棟5年以下新成屋)
記住,這並未包括投資客手上的待售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