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5月份房市數據已出爐, 地政局vs信義房屋

公寓跟中古屋公設比少丶土地持分多丶免管理費,我朋友就買中古公寓31年然後花150萬裝潢。不買華廈是因為有電梯一坪多10萬整個多250加無限管理費,他覺得沒必要也不買車子,捷運代步。不像年輕人要有車有電梯要新屋然後說買不起要人家便宜賣給他不然就是政府不公丶生錯年代,反正真的看個人喜好。
桃園交易量因為去年4000所以變成負成長,其他區域都上揚。。。六都交易量開始呈現上升趨勢。。空空們覺得是降價始然。所以房市只要呈現譲利降價,量到了價格就回穏。就不可能崩潰崩盤。到什麼量價才會穩?一個月2萬棟,一年24萬?但「未來少子化買賣雙方變少」不是只有買方變少,賣方也是。可能一個月1.8萬棟一年達到21萬棟。價格就不再譲利降價了。
slctkai wrote:

地政局資料只有買賣...(恕刪)



sunnight123 wrote:
公寓跟中古屋公設比少...(恕刪)


公寓/大樓價格合理,還是會成交的,另想到幾個部分,
1.年輕人(或資金比較少的人),要是選擇公寓類商品,可能選擇樓層比較高(3樓~5樓),因為比較便宜,市場上一堆這種房子,且價格比較好談,年輕人之後有機會也可以再換屋;老年人選擇公寓,如果資金夠的話,偏好低樓層,爬樓梯比較爬得上去。
2.屋齡及都更可能性,雖然公寓土地持分多,但都更可能性很低的話,假如買了30年公寓,即使當初是自住非投資客,若自己再住15年,屆時要脫手已經45年,銀行評估房屋價格一定很少,區位又不是在熱點,都更又不太可能的話,除非買家很有錢,不太用貸款,否則會影響到買方接手意願。有時,都更像天邊彩霞,看的到,但成真機率...
3.車位:公寓2樓以上車位通常要另外去外面租,再走回自己家;大樓通常地下室就有車位,平日豔陽高照沒差,但像現在下大雨,就會有差別,尤其買一堆東西回來。
4.公設/實坪:公寓最大好處是幾乎沒有或很少公設,所以要買大樓要算算,不要被平均單價低矇騙,其實花幾百萬買公設。
說來說去,除了產品偏好是公寓或大樓以外,就是合理的價格。
看誰的資料都不準
看看自己的口袋買不買得起比較準
現在看房的確定都是自住客了,投資客早就不敢進場
有的成交也是剛好讓利和銷售手法奏效,

很多朋友都放棄買房,有400~500萬的頭期都不願意買了
早在幾年前都轉入股市放著收錢一年有24萬的收入
一個月兩萬在外面都可以租到3房含車位的新房,
房子有問題還可以叫房東修繕,
住個五年覺得房舊想搬隨時都可以搬,
有400~500萬的資金,早就已經脫離屋奴的行列
誰還在跟你花一千萬買房
換個角度想,現在年輕人真的很敢衝
願意花個900多萬買一個三房+車位
還要繳水、電費、電信費、管理費

拿30年的光陰跟他拼...
哪一天...浮動利率調高時...

先不要管數據了,先衡量自己是不是負擔的起吧
沒錢就不要打腫臉充胖子,到時候被法拍更丟臉

A方案是一次買斷900(+100水電+瓦斯+利息)住到死。B方案是月付2萬*12月=24萬*40年=960。看妳要選擇做A屋奴或B租屋奴。純粹看各人對於未來的規劃。
好厲害 玩股票都穩贏的 不知道都股市都誰輸

wei1234 wrote:
貼這篇文主要是看到有人貼信義房屋的數據就當整體房市在講~實在OOXX~所以來貼一下地政局的~這才比較接近整體房市實況

這幾年幾乎每個月都有回溫新聞
該不會你天真的以為實況就是如此?
年成交量連30萬的基本門檻都勾不到
看不懂極端現象的點在哪
實在OOXX

笨的人 wrote:
明明是你比較激動吧感覺套很大喔,賣不掉記得要加價賣喔...(恕刪)


討論事實就要被打成多多 你要使出這一招我還真沒辦法


wei1234 wrote:
討論事實就要被打成多多

w大開版提到
房仲業的數據跟地政局的數據有極大的差異
我看再怎麼大也是1~2千戶的增減
可是你卻拿40萬戶的2010年
來跟二十幾萬的今年相比
卻還說這兩年情況差不多

不管怎麼看從哪裡看
我都認為你講的例子比較極端

wei1234 wrote:
討論事實就要被打成...(恕刪)

等年成交量超過30萬戶再叫我們起床吧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