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達瓜瓜 wrote:每年按市價 課 2...(恕刪) 股票這種一般人可以一輩子都不需要的奢侈品, 應該每年按市價課2%來看看車子馬力超過150匹的, 這種一般人可以一輩子都不需要的奢侈品, 應該每年按市價課2%來看看上千元的包包, 這種一般人可以一輩子都不需要的奢侈品, 應該每年按市價課2%來看看....恭喜, 錢沾計畫有錢了, 說不定還能蓋個環島捷運
住:也可以是公營住宅「台灣現有社會住宅數量僅佔住宅總量0.08%,相較鄰近亞洲各國社會住宅占住宅總量比例皆高於台灣,例如日本 6.06%、香港 29%、新加坡 8.7%、荷蘭 34%、英國 20%、丹麥 19%、芬蘭 18%、瑞典 18%、歐盟平均 14%、美國 6.2%。」(wiki)台灣政府就只會把土地賤賣給建商(帝寶),讓建商壟斷房市,搞到現在買得起的沒幾個,空屋那麼多,然後來跟你說這是奢侈品
超過1w的手機都是奢侈品....超過百萬的車都市是奢侈品....一餐吃超過一百元也是奢侈 ....自古以來, 人的社會就是這樣. 以後會越來越兩極化.食衣住行, 有人每月只用1w, 有人10w都不夠花.房子不是必須品? 那你要住哪呀?沒錢就租或買便宜的.
很多間房子,如果每間都有用途,也是人家的自由。比較壞的人是明明不需要那麼多間,故意買來放著養蚊子,也不出租。好好的房子放著變舊,利用土地有限的特性,只為了讓房價變貴,讓需要買房的人買不起,想租房子的人租不起,這才是炒作。我是租屋族,房東花錢買房子跟我收房租,我認為合理。
房子的功能如果是"住",就應該是民生必需品,如果拿來"賺錢",就是資產,如果放著,純自爽,就是奢侈品。政府任由房價上升到某種程度時,那剛入社會或是家裡沒背景的人,剛起步的店家,辛苦賺的錢都去繳租金或房貸就沒了,其他消費就被壓縮了!如果還要養小孩、照顧長輩,真的會被住的問題搞死!錢都拿去搞住的問題,那還有時間及錢,去做其他的消費,各行各業都受到影響,錢應該在各行各業間流通,這樣大家所得才會增加,形成良性循環,降低貧富差距,社會問題才會降低。現在錢都跑到建商或是炒屋大戶,建商再拿錢繼續造鎮,繼續拉高房價,變成惡性循環,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有錢人錢滾錢,開心的不得了,房貸族、租屋族,花大部分的錢在住的問題,赚錢又很辛苦,還要培養下一代,生活苦得不得了,社會問題越來越嚴重。如果投資客的操作會影響到一般人住的問題,那就很不好,房價和一般人平均薪資應該要有個合理比例範圍,這樣對整個社會的健康才有幫助!以上個人淺見,感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