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lee wrote:這是一篇趨勢文預測...(恕刪) 說真的⋯ 小摩大文章愈來愈無聊 無人車自动駕車技術可以大輻度減少通勤時間,因為可以利用車上通勤時持續回覆email 以及視訊會議。但是對於時间成本其實並没有大輻度減少。回顧人類歷史,新的交通工具的问世就是將巿場做大。就好像过去的台北是指台北市,因為交通的方便(exp: Taipei MRT) 進而將台北的生活圈從過去的台北市擴展到大台北地區(泛指台北巿+新北市)。而目前正準備通車的機場捷運則会將台北生活圈進一步擴大至桃園地區。所以將來無人車问世后也是擴展都會区的生活圈以及提升生活品質(比如有人願意住遠一點但是有較大的生活空間)。但是要影響房價成一折?這仍是癡人說夢了。
也許很多人再看笑話~也許小摩星的文字敘述都是聳動但是土地價值不再也是事實這一波AI的潮流是將會是繼18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後,人類史上最重大的發展與其說土地一折,土地價值崩壞還不如說土地價值將被重新定義人工智慧的服務將會取代大多數"人類服務工作者"這已經不是不可能,而是在可預測的科技發展下必然的結果IRDS發表的白皮書表示2024年CMOS的微縮將走到盡頭Nvidia 的 DRIVE PX 2 今年初已經發表完整的自駕系統整套系統不用100w 基於TSMC 16nm 製程可以預期2020~2024 4/5nm時光是晶片微縮達成的效能將會是目前的4倍左右也就是當前只有大型主機能達成的效能 例如google的alphago在2020~2024之間就會以跳出類主機的限制,進入一般市場還有一點就是儲能裝置的突破,新一代電池的能量密度直追汽油在目前在合理的重量下可以造出的機器人,未來會更輕更持久所以在目前可以預測的未來 第一代泛用機器人的成型不會超過2030今年2017離2030不過13年而已先不論眼前經濟週期,潛在的金融炸彈之類的也不看什麼房地產的軟需求,硬需求誰願意冒著未來工作被機器人取代的風險去貸款20年30年,去賭被房子不會被法拍與其去賭機器人不會崛起,我覺得務實的作法還是把房屋貸款的年限壓在5-10的程度比較好現在台北/新北的房價所得比都還在12~15倍內政部的數據是家庭收入"中位數" "可支配所得"(稅後)所以家庭收入不達薪資中位數的,基本上可以放棄買房了就算家庭收入有達標,安全貸款從可知支配所得的一半來推算~平均下來大台北買房大約要貸款24~30年,不論標的資額溺水屋是一回事,對於自住的人來說也還好務實的來說除非家庭收入是中位數的兩倍以上要不然"一般人"現在買房有很高的機率,房子繳到一半變銀行的真的有購屋需求的,真心建議考慮合理的購屋地點跟價格家庭十年內可以繳完房貸的要跟未來的大趨勢對賭,大概也沒人賭的贏AI,將會徹底改變人類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