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天下沒有白吃午餐-房屋的居住正義房子是每個人,都應有的居住人權,但是在資本主義的社會,已完全脫離了國父思想中土地漲價歸公的理念了。為什麼要從這談起,因為土地他是固定供給,很難增長,但是人的需求卻帶動了土地價格的向上。所以土地在供需法則上,形成了一種所謂的價格的僵固性,易漲難跌,尤其更是都市化的地區,更是顯得珍貴稀少。因此許多人借由炒作土地賺了大錢,而這方向政府應防堵沒防堵,或無作為的讓貧富差距更為拉大。土地的漲是因城市的進步,所帶動的效益,理應歸於國家、人民。但現今卻借由房地產的移轉,全歸於投資客,讓空屋率不斷的上升,房子是拿來住的,不是拿來買賣的。一個人名下有20棟或幾百甲的建地、土地。或財團養地、炒地。這些都是將全民努力打拚的經濟成長,乾坤大挪移的最終流向,財團與貪污高官的口袋中。目前臺灣房價越來越高,所得卻沒有成長,讓擁有房產的賺取資本利得,卻讓窮人住的基本人權越來越難達到,用一輩子的勞動所得,換取住的基本需求,這是一個國家的悲哀。買房是用勞動所得換取而來,所以建商、國家不斷給人民貸款的乘數越來越高,期限越來越長,目的就是要你買的起,還的起,但是卻一輩子,讓你當屋奴。別以為買賣房子賺的很快、很多,但是卻是用勞動所得者大多的心血換來的。當資本主義的實施的弊病,就是永遠勞動所得所賺的遠遠趕不上資本市場資本所賺的速度。而政府對資本利得所課的稅,卻遠遠低於勞動所得的稅。這就是資本市場,也是解釋為什麼貧富差距越大的主因。但這些不是沒有問題,而往往問題,總是在累積後,越來越難以收拾。當資源歸向一邊時,社會問題,及社會成本就會接踵而至,政府沒有維持資源分配的公平,就會產生更大的問題。所以最近一些因政客亂花錢,沒有財政紀律,又不思政策,只想所謂的公平正義,都是幫兇。永遠都是用政府的資源讓少數人發財。當你用買賣房屋、土地賺錢時,看似正常買賣無勞而獲,背後卻讓社會大眾對於推升的房地產的價格,付出極高的成本。讓勞動所得階級者買不起房,或買的起卻換一輩子的所得血汗換取時,這就是政府讓少數人吃免費的午餐,而須付出的昂貴代價。最終我常教我學生最常講的一句,”天下沒白吃的午餐,免錢的總是最貴”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