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一張表看清台北房價貴了嗎?全球257座城市房價所得比

jimmmy wrote:
嚴格來說
這是成交價所得比
真正的房價是成交價+持有稅


所以才說增加持有稅會讓房價下跌,可以抑制房價泡沫化

一方面錢會流到股市投資增加實體經濟投資,

而不是資金流往到房市和土地裡去,

歐洲社會主義國家都採取這樣的政策,因此房價才沒有太誇張

房價和土地只是虛擬資產而已,只是膨脹了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實際上沒有生產任何產品

工業生產力得不到發展經濟和就業率 自然就不會好 ,實質工資就很難提高

這也是投資房地產的國家和投資股票的國家的差別

看看瑞典和德國、荷蘭等地勞動生產力怎麼這麼高就知道

這也是房地產扼殺實體經濟的詛咒,一種正反饋的惡性循環不斷自我強化

錢會往土地和房產等虛擬資產流動,自然擠壓了發展實體經濟和製造業的資金

abc003 wrote:
所以才說增加持有稅...(恕刪)

房價貴或便宜與錢流到股市多寡無關
你花2000萬跟張三買房, 你少2000萬可投資股市, 但張三多2000萬可投資股市
你花100萬跟張三買房, 你少100萬可投資股市, 但張三多100萬可投資股市
以你個人來看可投入股市資金有差, 但整體來看沒差

至於持有稅
持有稅跟成交價本來就是蹺蹺板
持有稅增加會讓成交價下跌而非讓房價(買房負擔價)下跌
持有稅可換算政府與屋主對一間房子的持份比重
以目前利率大約換算
持有稅0% = 政府持份0%, 屋主持份100%
持有稅1.1% = 政府持份50%, 屋主持份50%

如果政府要調高持有稅
希望政府在釋出土地或建物時就先調好,不要事後再調
免得我以為我買到95%的持份, 事後卻被告知持份只有80%
30年前我就聽說台北房價多不合理,沒想到現在美國西岸房價也這麼高了。
Seattle 去年漲 10%的樣子

至於 Vancouver, 因為美國 H-1B簽證說不定變得難拿,所以一些高科技公司考慮在 van成立辦公室,對房價可能有影響。
jimmmy wrote:
房價貴或便宜與錢流到股市多寡無關
你花2000萬跟張三買房, 你少2000萬可投資股市, 但張三多2000萬可投資股市
你花100萬跟張三買房, 你少100萬可投資股市, 但張三多100萬可投資股市
以你個人來看可投入股市資金有差, 但整體來看沒差
至於持有稅
持有稅跟成交價本來就是蹺蹺板
持有稅增加會讓成交價下跌而非讓房價(買房負擔價)下跌
持有稅可換算政府與屋主對一間房子的持份比重
以目前利率大約換算
持有稅0% = 政府持份0%, 屋主持份100%
持有稅1.1% = 政府持份50%, 屋主持份50%
如果政府要調高持有稅
希望政府在釋出土地或建物時就先調好,不要事後再調
免得我以為我買到95%的持份, 事後卻被告知持份只有80%


但是張三並不會拿2000萬投資股市,而是根李四買另一棟房繼續炒到3000萬賣給李四,

李四在把房子賣給王五4000萬,王五在把房子轉賣給陳六5000萬,

這樣資金永遠在房地產「無限空轉」而沒有流入實體經濟,而銀行資產負債表會不斷被重新估價

重1000萬重估價變成2000萬在重估價變成3000萬,直到泡沫破裂

表面上數字增加了,但真實財富沒有增加反而擴大了貧富差距

但事實際上沒有生產任何東西出來,沒有一雙鞋子、一件衣服或是一台汽車一隻手機被生產出來

所以你論述的數學邏輯這是錯的,實體經濟的資源配置會往房地產傾斜,

產生自反饋的惡性循環經濟發展會停滯

當一個社會的生產-消費=消費剩餘有1000元,真實儲蓄就只有1000元,

真實儲蓄就是以生產力為代表的經濟實體商品和服務


當房價上漲,這1000元其中有一部分已經被房地產主給賺走

資源配置會往房地產而不是生產力這端傾斜

當貧富差距擴大,MPC邊際消費傾向就會降低(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MPC,這是經濟學的學理

當1000元真實儲蓄分散在100個人手中每人有10元 可以消費或投資
當1000元真實儲蓄集中在1個人手中另外99個人是窮光蛋,社會總消費會因此減少
當一個富豪一年炒房賺100億,他的總消費可能只有1億元 1%的總消費
當財富分散在100萬個人手中,每人有100萬年收入,每人可能可以拿出50萬元消費 50%的總消費
而社會總消費增加又會促進生產->企業增加雇員就業和投資的良性循環

反正資遠流向往房地產是惡性循環

當房產持有稅增加,房價會下跌而買房的負擔會下跌

所以租金真實報酬率不變

租金真實報酬率= 房租名目報酬率-持有稅率成本

假設未抽房產稅 租金報酬率為1.5% 當政府開增房產稅1.5%

那樣房價會下跌50%,以維持3%-1.5%=1.5%的真實報酬率不變

但是買房的負擔反而減輕了,差別在於早買房的不能賣高價賣房套利而已






abc003 wrote:
所以才說增加持有稅...(恕刪)


說個笑話 , DPP增加持有稅

光實坪計價就虛晃一招了

要增稅砸自己腳 , 我看還是等法理台獨 , 台海升溫房價跌比較有可能XD
abc003 wrote:
但是張三並不會拿2000萬投資股市,而是根李四買另一棟房繼續炒到3000萬賣給李四,
李四在把房子賣給王五4000萬,王五在把房子轉賣給陳六5000萬,
這樣資金永遠在房地產「無限空轉」而沒有流入實體經濟(恕刪)


轉來轉去還是會有個有限價格

事實上資金並不會永遠在房地產「無限空轉」

房子的成交價總是緩慢地往應有的價格移動

投資客只是讓移動速度增加而已

當然移動速度太快通常會過頭

供需會讓移動過頭的價格修正

政府開增房產稅只會讓成交價下跌,並不會讓買房的負擔減輕

你錯的理論真的很多,但我只提點部分而已
jimmmy wrote:
轉來轉去還是會有個有限價格
事實上資金並不會永遠在房地產「無限空轉」
房子的成交價總是緩慢地往應有的價格移動
投資客只是讓移動速度增加而已
當然移動速度太快通常會過頭
供需會讓移動過頭的價格修正
政府開增房產稅只會讓成交價下跌,並不會讓買房的負擔減輕
你錯的理論真的很多,但我只提點部分而已


資金只是以房產的每月繳房貸只是變成一種銀行房貸債務形式存在

每個月房客都要繳房貸給銀行,

這些資金是進入銀行家口代並沒流入投資實體經濟

例如房子貸款70% 那在債務還光之前就會壓縮家庭消費能力

房價越高就有越多實體經濟的資金本來可以消費或投資的金額進入銀行口袋

銀行債務泡沫也就越滾越大,利率越壓越低,房價越漲越高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迴圈


abc003 wrote:
這些資金是進入銀行家口代並沒流入投資實體經濟
...(恕刪)


這樣銀行的爛頭寸會很驚人 :)

abc003 wrote: 2深圳,中國44.361.311.47


請問這是你自創的嗎?真神奇居然沒有人看不懂耶

以深圳為例,44.361.311.47,世界上有這種數值嗎?這到底是啥鬼?你以為你在打192.168.0.1嗎?
我還沒看過兩個數字相除,會得出一個帶有三個小數點的東西
接著居然還拿這些東西比大小


是我離開職場太久,miss了什麼最新的presentation方式嗎?
以前簡報上要是寫這種需要腦補的東西,早就被老闆電翻在牆上了
整棟樓居然沒有人說看不懂這到底是什麼星球的數學系統,你們居然還能在那裡扯經濟學做討論,我真是服了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