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創業VS房地產


enzo69356 wrote:
投資跟創業其實一線...(恕刪)


E大的文章我也是很欣賞的尤其這篇,原文重現


《世說新語》里有「妒前無親」一語,「妒前」(痛恨站在自己前面、超過自己的人)這個詞兒特別精妙傳神。
英國哲學家、思想家培根說過:「人可以容忍一個陌生人的發跡,但絕不能忍受一個身邊人的上升。」

人一旦暗生嫉妒,看人的眼光立馬就「獨到」了,量人的尺度也分外地「嚴格」了。他會凝神屏息地等待著你出點情況,甚而處心積慮為你設計製造一些情況。而真正的文人,又往往是些口無遮攔大行不顧細謹的人物,很容易讓有心人抓住借題發揮的「把柄」。


「微妒」可以激發人的進取心和競爭意識,似乎並非什麼壞事。
如果一個人的嫉妒心過於強烈,「中夜恨火來,焚燒九迴腸」,整日里痛苦著別人的幸福,幸福著別人的痛苦,長之以往,人何以堪!



建議樓主把照片刪一刪,能力愈強,愈要「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01成吉斯漢 wrote:
從事房產的投資,雖然起步稍慢,但是,房產只要慎選區域,產品類別,後續要處理的問題其實不多,當然,我相信許多人創業也是有很成功永續的...(恕刪)


創業 vs 炒房

這就是台灣稅制一直被詬病的原因
人家勞心勞力的製造就業機會 跟 你躺在家房子幫你賺錢
最後還被你笑 真可悲

不過 囂張的沒落魄的久
感覺時候快到了~

買上市櫃公司 借殼上市櫃
買賣股票 買空賣空
這樣算創業嗎? (好吧~ 雖然我覺得不是 但他們叫創投公司...)
我相信他們賺的比你多
但是 他們 不想勞心勞力
只想 賺一筆走人
跟炒房產的心態差不多

你舉例的是成就比你低的,成就比你高的可能也會想,當初還好沒有走房地產,今天也不會這麼慘了,沒有賣不出去的房子,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這很符合你現在的心情唷,因為價格房子買不到
01成吉斯漢 wrote:
我舉個實例,約莫15...(恕刪)
還在談15年前勒

最好現在就進場收購房地產再來說嘴


tony333324 wrote:
投資房地產並無實際...(恕刪)

你的觀念嚴重錯誤,人類經濟活動從初級的農魚牧到第二級用機器設備完成產品的製造業再到第三產業服務業麥當勞星巴客白百貨業量販店網購,沒有什麼不務生產都是在替社會解決供需的問題.只是有些行業過熱產生超額利潤讓大家眼紅變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我覺得還是本業賺錢再考慮買房產

20年前房子便宜但我也買不起

但是8年前房子開始貴時 我陸續買進了4間

因為房子最多漲1倍 但是我收入比以前多了5、6倍

房價漲我覺得還沒差(都政府、炒房人的錯?) 所得沒增加才是問題(自己都沒錯?)
kochiyung wrote:
我覺得還是本業賺錢再...(恕刪)

K大講到了重點核心,所得多寡才是關鍵,買房有點像倒吃甘蔗,當一切上軌道後,真要買會越買越順,不要一有問題就歸究於他人,先把自己所得提高才是重點。
創業跟投資其實都是一樣的,
只是標的物不同而已,
以結果論是沒有意義的,
創業跟投資一樣都有成功跟失敗。

killtuto wrote:
小弟弱弱地問一句,...(恕刪)


上市公司的集資動作, 是將公司股份釋出換取現金, 能夠充分運用資金, 招聘人才, 購買生產機具, 進而增加產品品質, 提高生產量, 增加就業機會.
我待過2家上市公司, 而且是正在上市的階段, 確實如此操作.
其實房地產的問題很簡單,全部實價課稅就行了。
自住1%,其他3%,這樣政府花錢建設的道路捷運才能回收,
而不是由地主不勞而獲。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