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史上最慘,2016二手中古屋移轉量創新低

>>我認為盤跌這麼久早該有一群人等不下去了


同裡也會有一群人hold 不住...

房價下跌週期, 空手等待的機會成本是負的
扛著貸款求出貨的人, 機會成本是正的, 而且慢慢墊高....
要比氣長嗎? 呵呵

豪哥大 wrote:
剛性需求就是現在的時間點上非買不可
這種量一直都在也不可能哪天突然就消失掉

剛性需求就是非買不可,不會哪天就突然消失,但是會隨著各種因素而逐漸改變。
青壯年人口持續減少,繼承數不斷攀升,社會宅增加等,這些都是台灣目前面臨到的狀況,實在是看不出有哪一點會讓剛需增加。除非投資客在今年就大量出手,否則房價想靠這些剛需撐盤,阿婆生囝仔,很拼喔。
今年成交量就是落在26萬左右,你認為呢?
豪哥大 wrote:
剛性需求就是現在的時...

我認為看三大房仲(永慶信義住商)成交棟數可以當替代指標
一月份房仲自己的統計2017即使碰到過年還是高於2016的量
二月份2016過年2017可沒有再過一次年
(恕刪)

等內政部公布的統計才會準
empirepenguin wrote:
等內政部公布的統計才會準

內政部只給你是含預售交屋的買賣移轉棟數哪來的實際成交量?
豪哥大 wrote:
你感冒了嗎?內政部只...(恕刪)


你不知道?

所有權第一次登記 First Registration

就是全新成屋的移轉量
牛仔好茫 wrote:
剛性需求就是非買不可,不會哪天就突然消失,但是會隨著各種因素而逐漸改變。
青壯年人口持續減少,繼承數不斷攀升,社會宅增加等,這些都是台灣目前面臨到的狀況,實在是看不出有哪一點會讓剛需增加。除非投資客在今年就大量出手,否則房價想靠這些剛需撐盤,阿婆生囝仔,很拼喔。
今年成交量就是落在26萬左右,你認為呢?

這裏講的剛性需求是說短期(起碼一年內)可能是個不太會動的數字
你說的一堆變化對剛性需求的影響都是緩慢發生的事情
我認為跟今年買不買房的選擇掛勾實在太牽強
也許要到下一代買房時才會說"好準"也不一定
至於你說的26萬到底是指買賣移轉登記數還是仲介成交數啊?
按照內政統計月報2016買賣移轉登記數是24.5萬棟
您說的26萬棟已經是看多1.5萬棟了
不過我還是說新成屋今年交屋進行所有權第一次登記的這麼多
還是看看仲介成交量的變化比較準
我說過對於這個部份我認為會比去年增加
眼鏡跌破的機會自行評估不大
empirepenguin wrote:
你不知道?
所有權第一次登記 First Registration
就是全新成屋的移轉量

我知道,我不只知道還了解到即使交屋也不用急著登記
當交替沒抓到,一登記就多一手誰還會"馬上"去登記?
豪哥大 wrote:
至於你說的26萬到底是指買賣移轉登記數還是仲介成交數啊?
按照內政統計月報2016買賣移轉登記數是24.5萬棟
您說的26萬棟已經是看多1.5萬棟了

指的當然是買賣轉移登記數,很少人會只看仲介成交數。
前兩年平均數就是約26~27,今年沒有房地合一實施前後的影響,26萬不代表市場成交量往上提升。
青壯年人口流失,繼承數,社會宅等因素,一年要減少個幾千戶剛需,很輕鬆的,不會太慢。
如果不是投資客,不缺錢,為何要降價賣房

需要成交量的是仲介吧

如果是投資客,現在也不是好價位

換個投資商品吧

新成屋移轉量持平
是因為前幾年的預售屋
持續交屋所呈現的量
目前新屋一堆餘屋要消化
建商笑不出來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