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65537 wrote:
1. 徹底解決的辦法要從法規著手,
所有的建案都由政府包辦,依據市容的規劃來設計各地的建築物,再公開招標給建商按圖施工。
如此即可免於現在這樣東一塊西一塊讓小建商和地主自己亂蓋一通,
造成同一條街道有各種不同房屋格局,雜亂無章的現象。
2. 立竿見影的方法,先整頓招牌亂象,
由地方政府規畫每一條街道的招牌型式與顏色等,公開招標採購各店家的招牌,
強制拆除所有的舊招牌再安裝統一的新式招牌。
若有自己亂裝招牌的商店,則罰金百萬。
如此可立即改善都市各處大小形式顏色各異的招牌亂象,帶來井然一新的市容。
其實這些辦法大家不是不知道,只是各方利益糾葛之下以私害公,
台灣終究不是新加坡啊。
第一個方案是把震災後大愛村的範例搬到都市....
第二個方案很多商圈已有實施,效果自己去看.
台灣不是新加坡,台灣民間有自己的活力.市容的美觀要靠住民的覺醒,自由地區靠公權強制力的皮相通常支撐不了多久,又不是北韓.社區總體營造是一個方法,設定目標凝聚社區共同意識去達成,但過程也很艱辛.首先要讓居民了解自己所在地的歷史和特色,然後訂定未來要走的方向,產生認同感,大家才會願意約制自己的權力,犧牲私有領域的擴張去成就更大的公有領域.
漢人自掃門前雪的自私觀念要改,學學原住民尊重大自然和族群分享的概念,台灣展現的活力,才會讓世界各國驚豔.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