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greedy wrote:幾百幾千萬的房產有人會只看一坪單價而不看總價的也算是天才..總價才是一個房子的價值.那乾脆請政府將新台幣改為日幣....一樣的東西幣值變高了就不容易漲了嗎你會不會想太多了 錯得離譜!在參考房子價值時多半是以每坪價格去考量才會知道貴或便宜隨便給你兩間房子的價格,1500萬跟2000萬,你會說2000萬的房子一定比較貴嗎?這種言論只會突顯你真的才是個天才
應該這麼說, 總價1000萬的房子公設透明化後還是賣1000萬但民眾至少可以清楚知道一間房子的公設坪數高或低不用還要自己去換算公設佔多少坪數和價格舉例, 若我挑房子我就會把室內坪數相同的放在一起看然後再來看有哪些公設的建案是我需要的而不是像現在同樣50坪的房子我還得自己去拆解扣掉公設後室內有多大?
jeterman3628 wrote:非也,這樣每坪單價提高了高處不勝寒,久而久之,房價賣價就會下來了 你太天真了吧..前面的人說的不錯. 難道幣值改為日幣東西物價就會高處不勝寒??是齊漲. 並非高處不勝寒
其實可以實坪跟公設分開計價啊!房子的實坪單價,不一定要等於公設單價啊!房子開賣時就規定好,多少實坪的房子要配多少坪數的公設而公設的可以按檔次來訂價喜歡住在豪華社區裡的,可以選公設配比高跟單價高的喜歡住在高CP值社區裡的,就選公設配比較低跟單價較低的這樣不是又清楚又明白嗎???
Bob Martin wrote:不同意,如果樓主的假設情況發生,我就不會只選單價低的大家都沒把公設坪灌進去,除了單價外,更方便讓人家選社區大樓的品質並不是每一個建商蓋出來的品質都一樣 你不同意是異類,別人蓋了幾十層樓可是通通都同意房屋總價是看你的負擔能力,CP值可是你甘願給歡喜受的心態建商反正蓋樓都一樣是先想好要賺多少再來看看要怎樣蓋反正買房的只看CP值就只是單價競爭,誰最便宜點誰的案子就秒殺所以法定的不能省的就極小化,公用的能不做通通不要做大家蓋的房子一樣醜一樣不好住就只剩價格能拼接下來一定是念頭轉到大樓採用最低標的建材壓成本~保固期撐過不會倒就好這樣消費者是買到全實坪單價又低的新房子沒錯但向香港看齊的結果到底是誰輸?誰贏?其實按實坪算按虛坪算對建商沒差通通可以配合重點是公設能不做就不做,建材又最爛的房子能住得安心嗎?
房價會不會下修跟您的論點一點關係也沒有"每坪單價"多攤提30%房價就會下修?那麼十年來,漲30% 再漲30% 再漲30% 是怎麼一回事說現在房價高,"說不定"再過個幾年、公設還是照算錢、房價又漲30%了 jeterman3628 wrote:TC304 wrote:一間價格1000萬的房子公設30%不能算錢,所以該賣700萬?結果:他還是賣1000萬非也,這樣每坪單價提高了高處不勝寒,久而久之,房價賣價就會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