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到底是誰規定房子的公設要住戶出錢???


cltang wrote:
同意樓主,全世界其...(恕刪)

你聽懂我的意思了...
其實我看過不少房子,我也不是有錢人,當然買房子任何人都是精打計算的...我怎麼樣都覺得這種東西不是非常非常專業的人怎麼會搞的清楚..幾趴.幾趴.幾坪幾坪,有誰真的算的出來被分攤了的走道,梯間,坪數比例是多少?扯到連雨遮甚麼鬼的都要算錢?難道蓋房子你可以不要雨遮?
不要說室內都很少人會真的交屋後去丈量計算坪數了,更何況是公設佔了多少有沒有被偷..這一來一往可是數十到數百萬呀...
你今天如果政府要稿這個東西出來你就必須要有個"很簡單清楚"的方式或是規定出來,而不是任由建商打迷糊仗(不然你就用個等級標準來區分,就是一筆公設錢)
現在總覺得建商怎麼說怎麼算我們只有接受跟不接受而已的選項.....

台中台南休閒農夫 wrote:
所以大家不是一直建...(恕刪)

那政府這轉嫁的規定不是很妙..高低公設?高或低意思其實不也一樣(你懂吧這意思吧?)本質上高或低都一樣是消費者付的錢...
簡單的概念 一層樓有2戶 你家對面跟你有2P的距離 那這2P算不算是公設 一戶平均算1P.
安全梯2個 各算1.5P 是不是要跟對面的鄰居分擔?
電梯間算2P 又各分擔1P. 陽台放洗衣機+曬衣服.
中庭+管理室 全社區的 各戶又要分擔..是住戶在使用 不是建商使用 所以轉嫁給住戶
當然你要算實際坪數=調高售價 道理都一樣
總價最實際..要不要接受建商的總價 是住戶的權利 嫌貴那就換 覺得便宜那就買
如同買一個便當60元 店家一定會把餐盒+衛生筷+塑膠袋 的成本轉嫁在消費者身上

我同意
公設當然是必要
但房價的算法不應該把公設算進去

現在這種算法只是掩護高房價
台灣新成屋室內實坪大概都只有55%左右而已
因為如果算實坪價格
大概是現在價格*1.6-1.8
就會曝露出台北房價高到嚇死人的事實
你應該知道容積和建蔽率.....這是賤商手法而以
空地不能蓋滿....當然弄涼亭騙錢
某些國宅一樓皆停車空間(開放式)反而有機會不灌坪數
等你當建商之後,你就不會說為什麼一定要有公設了。
應該說等到台灣人口與土地不成比率時候,就㑹跟香港沒啥兩樣拼死拼活都要挪出不必要空間改建成房屋,管他逃生梯有幾個,廊道夠不夠寬,浴室房間有沒有窗戶,更不與其費盡心思啥買屋送裝潢車位等等文字遊戲,不如送靈骨塔還來的實際,買陽宅送陰宅!
公設比現在都30up

法規我記得規定不能低於2x嘛?

為何不能低於勒?
如影隨行 wrote:
個人認為天底下哪裡...(恕刪)

誰規定房子一定要有公設???當然是政府規定的,
你還搞不懂什麼是公設是什麼就提這些問題,讓人啼笑皆非,難怪一堆人看了會昏倒、吐血、吐咖啡
公設有分大公、小公..你說的中庭、綠地(上方無建築遮蓋物)不納入公設計算,而是建蔽率的空地比

從你打開你家大門,踏出的第一步就算公設,
使用者付費,法規就是規定產權及使用權由大樓所有人共同持分使用,
就算你不出門,所有的電線、瓦斯管、水管、糞管,也是要經過大樓的公共空間,
連你的大小便也是流到公設的化糞池內,

電梯施工不用錢??樓梯施工不用錢??地板鋪設水泥磁磚不用錢??
不然你把公設賣給建商,建商把你大門圍起來放雜物,不准你出門也不准你搭電梯走樓梯
連你的大小便也不准流進公共的化糞池,你要家裡接糞桶,自己拿出去倒??

公設的概念就好像,我住的大樓一個月電費約3千多元,其中有1千左右就是公共用電,
不管你有沒有常用到公共用電,就算一年到頭都空屋沒住人,集合式大樓就是要共同分攤公共用電

webb6688 wrote:
你應該知道容積和建蔽率.....這是賤商手法而以...(恕刪)

有點常識好不好,容積率和建蔽率是建築法規規定的,不是建商自己說了算

不然每個建商有100坪土地,100坪都蓋滿滿的,都蓋100層的超高樓層,建商早都賺翻了,
每棟大樓都黏在一起,完全無空地,那還得了

建蔽率:便是建築物在基地上的最大投影面積與基地面積的比率,
比方說200坪的土地,而基地周圍區域規定的建蔽率若為60%,那麼一樓的樓地板面積就是120坪,
而剩下的80坪空地,可能做為臨路退縮植栽、中庭、戶外休閒設施

容積率:就是各樓層的樓地板面積,加起來除以基地面積再乘以百分比,
另外,陽台、樓梯間都是建築法規規定的逃生避難空間,也是納入建築法規規定,
連陽台大小(總樓地板面積的1/8)樓梯間尺寸、階梯高度都在法規範圍內,不是建商想不建就不建的

開放空間讓外人自由進入停車或使用,當然有獎勵(可增加容積率),也在法規規範內,
你自己花錢買的土地、公共設施讓外人自由使用,若遭破壞還是要大樓住戶從管理費去維修,
就看你覺得住宅品質和治安好不好??花錢值不值得??心情爽不爽而已,

GOGOGO999 wrote:
公設比現在都30up...(恕刪)

921前的大樓公設確實少一點,但從921後,政府修改了建築法規,
確保災難發生時,逃生通道、電梯間、樓梯間、排煙管道間、消防設施...等,有足夠空間避難逃生,
這些都是公設比佔用最大的,這也是公設比變高的原因

我朋友前幾年買的100多坪豪宅,公設比還佔50%左右,大樓一樓又無店面(樓上住戶持分),純粹氣派的接待大廳和吧檯
戶數少,公設就要分攤多,管理費也要繳得多(每月1萬8千)

若要挑低公設的大樓,就只有選擇921之前就蓋好的房子(包括921之前就申請的建照,於921後完工)
如影隨行 wrote:
現在連很多獨棟透天建...(恕刪)

你說的這種是假透天
土地總面積建商以共有持份去規劃出一戶一戶的假透天
跟我說的獨立土地持份、獨立建號的真透天不一樣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