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香港炒房炒成越來越多人負資產


papple0801 wrote:
台北不等於台灣,只...(恕刪)


便宜,且環境和生活機能好,

只要開車就交通非常方便的地方。

想請教一下大大,你心目中的台灣這種地方在那?

香港這波炒的比上波兇很多,未來的問題相當大,只炒房一般民眾被搞得很難生存,加上強國人大量移入競爭(另一種變相服貿協定),年輕人起薪相當低,工作很難找,好險他們沒有沉重年金要負擔。

這種負資產房貸一但開始爆增,下面會很難處理,常常是如滾雪球般不斷增加。

香港是炒到曲高和寡,成交量先暴跌,接下來開始越來越多下殺房價求脫身,而這些好運脫身常常都是比較聰明的幸運兒,因為房地產相當難變現,一但出現越來越多賣壓而多殺多,價格常常會跌很慘,且更乏人問津。

所以有演藝人員靠跟銀行協商多延一年寬限期,她沒警覺性看似賺到其實是被害到了,因為房地產景氣一冷掉越拖越慘。
papple0801 wrote:
又要市中心,
又要有軌道運輸車站,
又要10年內新古屋,
又要百貨影城,
又要大公園綠地,
又要氣候怡人不濕不熱,...(恕刪)


最後一條,台灣只有中海拔以上山區有。
香港炒房炒成越來越多人負資產
所以呢?
本人所有言論出於自編小說,純許虛構 勿認真,認真你就輸了
money99 wrote:
香港炒房炒成越來越...(恕刪)

就如同之前某人的名言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囉

roward wrote: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囉


不要管甚麼香港了.......01的鄉民持有香港的房地產我看不到0.01%....

所以香港啥的跟99.99%的01鄉民....一根毛的關係也沒有.....

何況....只有房地產可以賺錢嗎???? 賺錢管道百百種....你有會那一種???

--------------------

先看去年我的收益吧.........




上述單位是人民幣....

本魯2015年收益113.5萬rmb....在01上這種收益也算魯蛇階級...我只是野人獻曝....

完全沒要比較的意思....要比較,依01的標準...年收入要113.5萬usd吧....

--------------------

但是人還是要比較的,怎比?....那就是跟自己比....不然要一輩子不長進?? 撿角一輩子??

光老是叫崩盤...叫一折...少子化...是沒有用的...想想怎赚真金白銀比較實在...

2016 預計收入





今年預計多賺55萬而已....因為主要受到大陸大降息....穩健的10%產品-->大降至7.5~8%...慘...

只好把部分資金投入風險較高的P2P.....賺錢真難阿...還要狂冒險......

不過預計今年收入一舉突破600萬NT大關......

----------------------------
再看看配息吧...其中一產品,今天的配息...183天的利息..15.7萬人民幣...70多萬台幣....爽



rickchiu wrote:
不要管甚麼香港了....(恕刪)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可不是我發明的呢
大大這麼認真似乎搞錯對象了
大大這番言論可真對這些搞投機的是個當頭棒喝呢
想辦法賺真金白銀而非搞投機我想才是對這社會長久發展的最好辦法

科瑞岱爾 wrote:
假如有這種「能拿回來」的收益,你又何必在台灣加貸這麼多解決現金不足問題。


拿不回來就拿不回來唄....台灣利率這麼低........

拿回來又沒有穩健的8%左右金融產品可投...

反正...可以花就好了...銀聯卡在手...到那裏都可以當大爺...哈哈

------------

明白"貸越多賺越多"的道理? 01很多網友都這麼做了...

這不過是小學算術問題........我還是勉為其難教你一下好了...

台灣貸3000萬利率1.8%...台灣利息支出=54萬台幣/年....

大陸利息收入平均9%....3000*9%=270萬台幣/年....

一年小小利差...270-54=216萬..........簡單吧

不過有鑑於利差太小....所以2012~2016年陸續投了2000多萬的自有本金...

然後這幾年配息,複利投入(叫我領回來? 當我笨蛋阿? 領回來你給我人民幣利息阿!!)

不過剛開始累積肯定很慢.....我記得第一年收入才43萬RMB....第二年收入也不過才44萬RMB....

不過現在就快一點了........截至目前累計RMB資產約1402萬...不過淨賺還不多....離我目標還遠咧...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阿........




科瑞岱爾 wrote:
這10年人民幣流通量增加快8倍,印鈔總規模比美國歐盟日本總和還高。

1.2年前正流行雙幣定存 理專打電話給我
說叫我把一些台幣定存轉成人民幣作定存
定存利率較高 而且高出台幣定存2-3倍
但我只買美金 因每天都再看 比較熟悉

所以當下就拒絕了 對於我不熟悉的幣別是沒興趣
除了沒興趣之外 也是對這個國家的不信任

科瑞岱爾 wrote:
唉!假如有這種「能...(恕刪)


不要提醒他

內地企業債超過20萬億元,很多僵屍企業其實已經難以付息還本,但中央一直奉行「剛性兌付」,阿爺借錢再碌卡,以維持市場信心。但債冚債總有山窮水盡一日,今年內地的債券違約事件不斷發生,尤其國企東北特鋼以及央企中鐵物流債券違約事件,嚴重打擊市場信心。內地傳媒報導,受事件影響,多家山西煤企已經無法發新債冚舊債。如果阿爺堅決不包底,市場信心很快崩潰。

「剛性兌付」的遊戲內地已玩了多年,終有被打破的一日,但今年形勢更加惡劣的是,層出不窮的互聯網金融P2P平台爆煲,當局應接不暇。這些P2P大量資金已委託理財的方式進入債券市場,一旦出事,勢火燒連環船。債市會否爆煲,成為今年最大的風險因素。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0426/19586189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