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絲砂 wrote:
上上樓這樣講。
是否有想過,一個人能吃多少飯,穿多少衣服,能逛多少店家,能生幾個小孩等等之類的。
一個人投資一棟房,對應一個家庭。 照樓上理論,可能差異不大
那一個人投資2棟以上呢,那不就是對應2戶家庭以上。這樣就有很大差異了吧
那一個人把他放大,變成很多人呢。
對不起,我理解力太差,完全看不懂你要表達的意思。
lichujen wrote:
其實,一切的源頭就資本主義發展的無解陷阱.
人類消耗地球原生的資源,因為是原生的,所以價錢為零,但在消耗它的過程中,人類提供了勞務,勞務是有價錢的.
為了方便勞務的支付,人類有了通貨的使用,而在每人付出勞務均有報酬,也就是賺錢的原則下,通貨愈來愈多.
在資源過足時,這個發展不會有任何問題,但在資源愈耗愈少,人類人口愈來愈多的情況下,資源開始不足.
這時,原先就已存在的貧富不均與不公不義的問題就會放大出來,因為資源足的時候,貧者只是資源少但能生存,資源不足,貧者已是不能生存的問題..
汪汪說 wrote:
每次出現這種文章就是在說明買方因為買房,所以要縮衣節食導致經濟衰退,
買賣是同時成立的,有人買就表示一定有人賣,你有沒有想過賣方拿到一大筆錢,他會怎麼運用?
拿去投資?換新車?換更大的房子?不管是何種理由,這樣都會促進經濟,
所以不要只從買房的人來看經濟,賣房的人也是會影響經濟的。
汪汪說 wrote:
對不起,我理解力太差...(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