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m Neil wrote:我家這是全白,真是...(恕刪) 東湖大部分地勢普遍比台北市高.又靠山邊.能躲過不意外.這區塊一直是內湖房價較低的區域.以交通來說有交流道.捷運到市政府不用15分鐘.交通便捷性頗優.後勢看好.
偷偷告訴大家,過去研究發現有所謂雙重效應,在土壤液化區域,由於液化造成抗剪力降低,所以地震時水平搖動加速度反而較小。由於土壤液化區域垂直向的震動沒減小,所以會引起土壤壓密,而造成建築物沈陷,或因差異沈陷而倒塌。但沒有液化的厚層沈積層區域,反而會因為場址放大效應,放大水平搖動,造成建築物攔腰折斷。所以別高興得太早。還是加強建物抗震能力比較實在。
其實....只要是沖積三角洲,古河道,古時湖泊所在地...都有土壤液化.高山/丘陵 有斷層經過.海上有潮汐加海嘯的風險.台北2次為台北大湖. 宜蘭的蘭陽平原......都是水退出或河道改道後的結果.因為地質年代單位是以萬年為單位. 所以用人類壽命來看太遙遠.但就地質年來看....連1秒都還沒走完.所以....地球不是人住的地方.....公布地質資料並不說就不能蓋房屋. 而是怕"偷工減料" 或"設計有誤". 現地球上的營造業其工法對任何地質都有對應的方式.怕就是營造商"偷工減料".而這在台灣確是1000%的事實. 因為監督的人都是球員兼裁定. 不然就是官官相護到天邊,一顆印章通行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