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資源從台北拉走,是正確的。
舉例來說,高雄前段時間標售的精華地,一坪是78萬。在台北,這樣的土地,大概是三百萬,之前還出現過壽險業下千萬標。
因為經濟跟社會活動過度集中在台北,導致供需不均,這是問題所在。不然蓋一棟房子的營建成本南北是沒有差異的。差別在於土地成本。
---
但怎麼把活動拉出台北,是需要技巧的。一刀切斷的拉法,成本很高,社會動盪也很大。
舉例,體委會算很小了吧?如果把體委會拉走,有多少員工需要搬家?它們的家庭也要搬家。可能上千人同時要進行調動,這是很恐怖的。更不用說整個系統。
我看過的英國案例,倫敦的土地同樣是非常昂貴的,所以他們也想辦法搬遷。
搬遷的方式是隨著活動做。
比方1990年英國也舉辦世界大學運動會,就是明年台北市要辦的那個。
當年英國政府為了那個活動,挑選了一個中部的地區,去興建了一些場館,然後把英國的幾個體育協會先遷過去。
然後陸續把英國的體育機關也跟著遷過去。形成一個體育的群聚產業。
這需要很多討論。台北世大運當然來不及了,但之前高雄辦世界運動會的設施,能不能?
比方左營訓練中心、比方龍騰世運場館,其實高雄有許多國家訓練的基地,以這個概念為中心,把體育機關先遷往高雄,可不可行?
人事的部分,當然上面的政務人員,肯定是要配合機關位置的,不然就別做官。下面的事務人員,就全國性調整。
不願意下高雄的,就分配到其他縣市單位。而其他縣市單位願意下高雄的,就優先調整。多發一筆安家費(津貼),問題其實不難解決。
這只是一種概念,而且還是很小的概念。
其他如桃園發展會展產業,讓國外旅客下了飛機就有展覽可以看。
南部配合南科、路竹岡山,重新找個地點來蓋機場、或者把小港機場擴建等等。
很多要討論。但不要怕討論,胖子也是要一口一口吃的。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