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brawu wrote:
對對對,租房子就好...(恕刪)
小弟自己在台北買一間自住
碰巧在網路泡沫的末期
2002年12月31日購入
當時我們夫妻才只是工作2年6年
的社會新鮮人
貸款10年(房價/家庭年收入比大概5倍)
運氣也不錯
隨著職位的提昇和薪資的成長
5年拿到清償證明
(02年購入房價/當時家庭收入降為2.5倍)
當時小弟還只是個初入社會
不到10年的菜鳥,完成
娶妻生子買房這基本需求
現在生育率那麼低
和炒房其實關聯度極大
要了房子不要孩子 或是
不要房子也不要孩子
小弟替現在為高房價買單的人不值
當然歷史不一定可以再來一次
但總總數據看來,
少子化的衝擊影響很大
個人也在台北繼承了半間房子
未來內人也可能再繼承個半間一間的
房地產的剛性需求
果真有如此強勁嗎?
不是買房不重要或不需要
而是現在這個時機
確實買不如租(房價/所得比 13~19 )
現在租房子真是房東佛心來了
以現在(房價)的投報率 1.X% ~ 3%
而在下通常告訴那些商圈的房東
投報率不是這樣算的
是要看你的取得成本
二十年 十年前 你買多少
你看看現在我們公司的租金
還有依照物價指數調高的租金水準
閣下的投資報酬率 10% 20% 等等
比中鋼(當時的定存概念股)還要好
另外通常會購置店面的房東
個性上通常比較保守需要穩定長期的收益
真的在那邊殺進殺出(買進賣出)的
比例確實不高,
當然買賣的機會也不是很多
(高價客戶和需求)
當虛擬通路線上購物的需求興起
並確實創造大量的營收及台灣的人口結構
小弟就真的覺得房地產或店面
這個行業即將步入停滯甚至衰退
至少不是一個未來可持續成長的行業
(只有08年後觀光客陸客
因為政策因素大量增加,
好到觀光型商圈,個人沒有評估到)
2016 520 後會不會有政策調整
個人也是無法評估
目前我就是靜靜,靜靜的觀察這個市場
和個人預期的是不是一樣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