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會讓國人周期性的換房增加,例如出社會時買1-2房、工作10年買3房、工作20年買好宅
如此會增加房地產的實質自用性買賣,才會真的帶動百業成長
而今日的高房價,造成大部份的買賣都是投資性,而一般民眾的自用買屋換屋減少
再者即使是現在高房價的自用買盤進場,也造成一個很大的問題
就是可支配的錢90%都用在房價了
其剩下10%來買傢俱、家電、裝潢等,等於90%的錢都給建商,其他10%給其他產業
是不是就造成現在建商賺飽飽、其他產業苦呵呵,所以經濟也就不會好
還有一個高房價的社會問題,是很多學者及專業都沒有注意到的
--->就是現在6-7年的的社會中堅份子,把很多的時間都花在買房關心房地產的問題上
把自已的心力都用在關心房市資訊,希望多作功課能夠買一間自已的房地產(我想57台最近的收視率就可以看出這個狀況)
試問我們台灣中堅份子的心力都放在房地產上,能夠專心創業工作嗎?
若台灣的中堅份子能夠在政府的遠見德政下有房可住、托嬰政策完善
台灣經過8年的2任總統的時間,國力會如此不堪嗎?
希望我的發文能夠讓政府官員、學者真的發自內心為台灣著想,不用讓年輕人中堅份子的心力花在所謂的"買房"
內文搜尋

X